随感辑录之三十八:论人格和感情的双向性与独立性
沸沸扬扬的烟雨“衣服论” ,让我忍不住手痒而连写了三篇驳论文。
如今想来,三篇驳论的重点都集中到了针对她们把“人”定义成“衣服-物品”的否定方面,然而,我却还有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如今这些话只好另起一篇来论了。
一位在烟雨网名叫做余温的女性读者对我写的《男人女人都不过是感情人》发表了她自己的看法,而我也认真详尽地对她的留言给与了回复。
我和她的观点交流内容如下:
【余温】这感受一定要与玩拉上关系?事实,只有用心的人才可能有感受。玩的人,所得到的肯定不是来自内心的感受,而是眼睛的视觉和肌肤的触感。
【山野文選】:其实,网上形容女人如衣服的那些乱七八糟的帖子更多内容也更离谱,也难怪女士们要群起反击。不过,那些帖子,都不是什么正规文学网站上的东西,也不是什么喜欢文学的人写的,往往都是一些脑子里面充满着性别歧视的人搞出来的东西。而烟雨文学网,毕竟还挂着“文学”两个字,而文清和烟烟的文,看内容似乎没有歧视男性的意思,但是她们都在文末强调了男人对女人的装饰作用,也就是强调了男人的“物品”作用,而非强调了男性作为“人”的独立存在性。人和物品,毕竟不可等同而语,这就是《男人如衣服》论的根本谬误点,而文清打了个哈哈,做了个和事佬,其实就等于默认了女人如衣服论,之所以默认了,是因为庞徨也写了一篇《女人如衣服》。同时她在默认了女人如衣服论,也就是默认了传统的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观念的同时,也为了支持烟烟,就强调了男人如衣服论,所以,文清的思想,是很自相矛盾的。而谈论到感受,玩和不玩,都是当局者们自己内心里最清楚的事情,局外人如何能猜解得出?而古来喜欢妓女的男人也多的去了,要不然怎么会有李师师等千古名妓?
【山野文選】:另外,女人在谈论男人如衣服论的时候,谈得几乎全都是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对方的感受。假如这也算是爱情,也能算是感情,那么,毫无疑问,这是一种缺乏相互交流和相互尊重之前提下的“爱情”,也就是说,这只不过是一个镜子里的笑话。女人在镜子中除了她自己和对她自己的感受之外,还能看到什么?像这种男人如衣服论,说好听点,叫自恋,说难听点,叫极端的自我中心主义。我问过QQ上的一些女性朋友,问她们像这种喜欢把男人比喻成衣服的女人,能否嫁得出去?结果她们的回答很中肯:什么样的女人就能嫁给什么样的男人。有如此思想的女人能嫁的男人,肯定也是那种喜欢把女人当成衣服的男人。换了是你,你怎么看待她们的评论呢?
【余温】:或者在说到这一观点时,之所以会给人伤害,是因为比喻的对象是物品,而物品是可以用之后弃之也不可惜,它们是不会有感觉的。而人若被弃,是致命的痛,所以,人需要一种被珍惜的感受。至于她们文中的观点,只能代表思想中的某一棱角,要知道,内心的世界不仅广阔而且复杂,不能简单地分为左边是爱,右边是恨。说男人如衣服时,只是想表达不同的男人,得以分析何种男人才是适合自己的和自己想要的。
【余温】:衣服论就好比男人把不同的女人定义为什么花什么花一样。
【山野文選】:把女人定义为什么花什么花的言论本身,就是歧视女性的做法,我个人并不喜欢这种提法。正像“采花”这个词,对女性来说,也是非常不尊重一样,女人把嫁给男人当成买衣服,其实也是对男性的极端侮辱。不过,我们似乎可以达成一种共识:单就某个女人而言,如果她的老公不反对,那么她可以针对她老公个人用买衣服的论调,是不是就另当别论呢?反过来说,如果一个男人仅仅对他老婆说:你是我采来的一朵花。那么我们应该都没什么意见的,对不对?仅仅局限于具体的两个人之间的形容词,是纯属于他们之间的事情,这种事情,属于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是,这种把两个人之间的感受,扩大开来,来影射天下男女的做法,你觉得是正确的么?愿打愿挨的事情,也不见得认谁都喜欢。假如我把你比喻成一朵任男人随便采的花,你作何感想?
【余温】:你要把我形容成一朵什么样的花本来我是没意见的,因为每个人都有其特色,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所以我把这当作是一种欣赏。但说是形容为花,不意味着可以随便采,如衣服一样,不意味着可以随便买随便穿。看来这就是我与你的不同之处了。
【山野文選】:须知花也和衣服一样,都是被动的物品,衣服自己不会拒绝任何女人购买,花自己也不会拒绝任何男人的采摘。能拒绝女人购买衣服的是商店营业员,假如女人的钱不够的话。能拒绝男人采花行为的估计也都是环境保护人员,因为男人到野外随便采花会破坏自然环境的。这就是花论和衣服论的最大谬误之处,因为不论是花论还是衣服论,都把男人和女人当成了任由他人控制的物品。实际上,不论女人多有钱,也只能到商店去买件合适的衣服,但是,想要得到一个合适的男人,恐怕就由不得那个女人说了算了。反过来也一样,男人可以豁出去背上破坏自然环境的恶名,也肯定能采到自己想要的花,至于采到之后再抛弃或者供养,那就是他个人的事情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