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班主任(我的心得体会)
来源:本站原创 责任编辑:栏目编辑 发表时间:2013-07-01 09:02 点击:次
小学班主任,特别是一年级的班主任,是一个复合性的角色。当孩子们需要关心爱护时,班主任应该是一位慈母,给予他们细心的体贴和温暖;当孩子们有了缺点,班主任又该是一位严师,严肃地指出他的不足,并帮助他限期改正。于是,我认为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既艰巨而又辛苦的工作。说其艰巨,是指学生的成长,发展以至能否成为合格人才,班主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说其辛苦,是指每天除了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以外,还要关心他们的身体、纪律、卫生、安全以及心理健康等情况。在一年级的讲台上夸过了近4度春秋,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常规习惯,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的,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于是,我经常利用班会、夕会、课前、课下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的及时教育,给他们讲明道理及危害性,从而使学生做到自觉遵守纪律。
二、细处关爱,亲近学生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的关心孩子,热心的帮助孩子。我深信,爱是一种传递,当教师真诚的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感受孩子们的心灵之语,便是我最快乐的一件事!七、八岁的孩子们整天在妈妈的怀里撒娇,都不讨厌妈妈,为什么?因为妈妈疼他们,爱他们。毫不吝惜地把一切献给他们,所以孩子们也深深的爱自己的妈妈。我常想,一个低年级的班主任要带好这些孩子,首先要当个好妈妈,要像他们的妈妈一样爱他们,要拿出自己的爱心去“哄”他们,“骗”他们。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一起跳绳,我帮他们剪指甲、整理衣服等。这样,孩子们跟我亲热起来了。我还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励孩子们的积极性,每天表现好的小朋友我会口头表扬,奖励红花,给评比栏里上贴
红花,有时会摸摸孩子们的头等。虽然这些举动在成人眼里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可是在孩子的心中却能产生巨大的涟漪。
三、具体要求,指导到位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是整体性的,能熟知轮廓,但不注重细节。我常听一些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听不懂大人说的话。”我在工作中曾经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没讲清或学生没听明白的情况下,就让学生去完成某项任务,学生们只能是瞪着眼睛看着你,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或者其行为往往事与愿违。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使学生产生挫败感,而且不利于他们掌握做事情的技能。那是当班主任的第一年,那时对孩子的认知能力缺乏研究与分析,再我眼里,扫地、拖地这种没有难度的事吩咐下去让孩子们自己完成,应该是一件及其简单的事,这个还要教吗?当我一味地叫孩子们认真扫地时,结果可想而知,非常地不尽如人意,检查员来我班检查卫生时,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开始时还认为是孩子们打扫卫生不够努力,后来才意识到,并非他们不努力,而是
他们没有掌握扫地、拖地的方法。从此,我常常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听懂老师的要求并根据要求去出色地完成任务呢?
我认为,首先要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孩子能听懂的话和他们交流。其次,要注重细节教育,把该做的事指导到位。比如洗抹布,我通过观察发现,小孩子洗抹布的方法是,把抹布扔到水里,涮一下,一捏就行了,抹布根本没洗干净,因此,用这样的抹布擦过的地方还是那么脏。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吗?是孩子有意糊弄吗?都不是,这只是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使然。因为他们很想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很想把事情做好,但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好。针对这种情况,我专门找一个时间,教他们洗抹布。我先打来一桶水,然后教他们怎样搓,怎么拧,告诉他们只有拧出的水清了才算干净。这样的身教非常成功。现在再看看他们洗抹布,一个个可认真了,都洗得特别干净。同样的道理,扫地、拖地、擦窗户、卫生工具、物品摆放等工作,只要把要求的细节说到位,小孩子就能听得懂、做得到。只要孩子们没有动手做过的事,我都会很细致地把要求讲解到位,学生通
过观察、模仿很快就领悟了要领,这样,哪一个孩子还能做错呢?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管理和约束,使学生的观察力、生活技能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现在,班级日常管理的各项工作,如晨读、自主阅读课的纪律,中午的午唱等,都有学生组织,管理效果特别好。
四、及时表扬,延迟批评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不应该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长久地集中在一些过失上,对此,尽可能委婉地提醒一下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在学生身上激发出对自身力量和自身荣誉的信念。”教过低年级的老师都知道:孩子小,事儿多,一上课就“告状”。当老
一、常规习惯,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的,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于是,我经常利用班会、夕会、课前、课下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的及时教育,给他们讲明道理及危害性,从而使学生做到自觉遵守纪律。
二、细处关爱,亲近学生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的关心孩子,热心的帮助孩子。我深信,爱是一种传递,当教师真诚的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感受孩子们的心灵之语,便是我最快乐的一件事!七、八岁的孩子们整天在妈妈的怀里撒娇,都不讨厌妈妈,为什么?因为妈妈疼他们,爱他们。毫不吝惜地把一切献给他们,所以孩子们也深深的爱自己的妈妈。我常想,一个低年级的班主任要带好这些孩子,首先要当个好妈妈,要像他们的妈妈一样爱他们,要拿出自己的爱心去“哄”他们,“骗”他们。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一起跳绳,我帮他们剪指甲、整理衣服等。这样,孩子们跟我亲热起来了。我还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励孩子们的积极性,每天表现好的小朋友我会口头表扬,奖励红花,给评比栏里上贴
红花,有时会摸摸孩子们的头等。虽然这些举动在成人眼里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可是在孩子的心中却能产生巨大的涟漪。
三、具体要求,指导到位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是整体性的,能熟知轮廓,但不注重细节。我常听一些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听不懂大人说的话。”我在工作中曾经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没讲清或学生没听明白的情况下,就让学生去完成某项任务,学生们只能是瞪着眼睛看着你,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或者其行为往往事与愿违。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使学生产生挫败感,而且不利于他们掌握做事情的技能。那是当班主任的第一年,那时对孩子的认知能力缺乏研究与分析,再我眼里,扫地、拖地这种没有难度的事吩咐下去让孩子们自己完成,应该是一件及其简单的事,这个还要教吗?当我一味地叫孩子们认真扫地时,结果可想而知,非常地不尽如人意,检查员来我班检查卫生时,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开始时还认为是孩子们打扫卫生不够努力,后来才意识到,并非他们不努力,而是
他们没有掌握扫地、拖地的方法。从此,我常常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听懂老师的要求并根据要求去出色地完成任务呢?
我认为,首先要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孩子能听懂的话和他们交流。其次,要注重细节教育,把该做的事指导到位。比如洗抹布,我通过观察发现,小孩子洗抹布的方法是,把抹布扔到水里,涮一下,一捏就行了,抹布根本没洗干净,因此,用这样的抹布擦过的地方还是那么脏。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吗?是孩子有意糊弄吗?都不是,这只是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使然。因为他们很想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很想把事情做好,但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好。针对这种情况,我专门找一个时间,教他们洗抹布。我先打来一桶水,然后教他们怎样搓,怎么拧,告诉他们只有拧出的水清了才算干净。这样的身教非常成功。现在再看看他们洗抹布,一个个可认真了,都洗得特别干净。同样的道理,扫地、拖地、擦窗户、卫生工具、物品摆放等工作,只要把要求的细节说到位,小孩子就能听得懂、做得到。只要孩子们没有动手做过的事,我都会很细致地把要求讲解到位,学生通
过观察、模仿很快就领悟了要领,这样,哪一个孩子还能做错呢?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管理和约束,使学生的观察力、生活技能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现在,班级日常管理的各项工作,如晨读、自主阅读课的纪律,中午的午唱等,都有学生组织,管理效果特别好。
四、及时表扬,延迟批评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不应该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长久地集中在一些过失上,对此,尽可能委婉地提醒一下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在学生身上激发出对自身力量和自身荣誉的信念。”教过低年级的老师都知道:孩子小,事儿多,一上课就“告状”。当老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