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大珠山
秉性乐山水之趣。所以偶有机会,就要融入自然,切身感受松风流韵,以及山上的一草,一木,一顽石,一涧水,一鸟语,一花香,寻觅“山上天将近,人间路渐遥”的洒脱。好歹命运待我不薄,有大海可以放飞我的浪漫,有群山可以挥洒我的豪情。海,不算太蓝,山,不算太高,于我,足矣。浩瀚神秘的大海,巍峨沉寂的山峦,往往让我心里满满流淌着欲吐的文字——我的沉默,我的诉说,我的淡定,我的徘徊,我的爱恋。
背起简单的行囊,我们出发了。
大珠山旅游线路图,立于石门寺入口处,大珠山的景致,介绍得很详尽。此山,是我们光顾次数最多的山峦。
从山脚下的停车场出来,途经小桥下的一湾水,有些浑浊,但是周围景物的倒影还是清晰可见。脑海悠悠飘过一句诗:“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登山之乐开始萌动起来。雾气还未散尽,所以水里缺少了蓝天白云的倩影,实属有些遗憾。或许飘逸的云还在袅袅的“雾阁”里梳妆打扮吧。忽然童心大发,捡起小石子,投向水中,击碎水中倒影,变幻成涟漪,荡漾开去。
远远地就望见掩映在翠竹绿树之间的石门寺。勾檐青瓦,随着我们的步伐,时隐时现。那朱红色的大门,立于两块巨石之间。缥缈的诵经之音,不时从石门寺传出,乍听有阴森恐怖之感,但是又有远离尘嚣勇于超度之诱惑。当然,现在的出家之人,也是与时俱进了,不再是每天旁若无人地敲击木鱼,而是把工作重心进行了战略转移——诱导游客上香祈福消灾纳钱。石门寺内,曲径通幽,香烟袅袅,诵经之音不绝于耳,洗刷着游客浮躁的心灵。不时有虔诚的香客,在出家人的指引下,上香膜拜。寺院内到处挂满游客祈福的红色布条,随风摇曳,诉说着香客们不为人知的忧愁和夙愿。
我没去虔诚的淘得一红色布条,因为有大山会聆听我的心音。
步入石门寺大门,就见一石碾子静卧。它不言不语,却见证了石门寺的兴衰。想想几百年前,就是这个石碾子,吱吱呀呀,和着出家人的诵经之音,响彻整个山谷,把多少出家人对尘世的烦与忧,碾碎在这石碾子之下。
出石门寺,拾级而上,不时遇见从山那边下来的游客,看到累得气喘吁吁的样子,彼此都相视而笑。这笑,是陌生的温暖,是征服之后的快乐,是领略自然的惬意,是不言而喻的鼓励。
山上的各类植物,努力挣的自己的一方地盘,向着天空,向着岩石的缝隙,向着任何可以舒展自己的空间,向人们昭示着自己不屈的生命力。路边的野花,羞涩而灿烂地向人们展示它们的笑脸,淡淡的花香,弥漫在草丛石豁里,引得小蝶翩跹。恬淡的小花,让我驻足留恋,我不曾掐一朵,我害怕听到小花嘤嘤啜泣声。到处都是藤类植物,看到它们扭曲着自己的身躯,攀附于高高低低的树木,我想这大概就是社会吧。累极,坐于山中松林,回望山下,俊秀的小城,一览无余。很渴望能在其中觅到“德馨室”的影子。清风四处流转,送来松涛阵阵。松林蔽空,烟岚游织万壑,幽静得似乎脱离了尘世。小憩一会儿,顿觉秋风掠走汗水之后的凉意了。
终于到达了大砦顶,这预示着攀爬大珠山,取得的了一半的胜利了。此处是比较平缓的地方,簇簇茅草随处可现,它们温柔恬静,随风摇曳。如同老家魂牵梦绕的芦花。立于大砦顶,放眼远望,层峦叠嶂,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氤氲笼罩,令人心旷神怡。很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这里,你还可以爬到岩石上,远眺大海,感受浪漫的海风吹乱你的秀发,倾听大海深情的呼唤。
我们下山途经一个“客栈”。其实,这是我们城市一名农民导演为拍摄《藏马山传奇》时设置的。有累极的游客躺在客栈的回廊里假寐,远远望去,还真像“江湖刀客”呢。
沿途更可见清泉石上流,耳听石泉淙淙声。有落叶飘零在水里,水里偶见小鱼几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调皮的女儿逗留此地,久久不愿离去。我和老公坐在石泉旁静静地享受女儿的欢快和对世间万物的好奇。
顺着珠山秀谷而下,仿佛又置身于四月份的花的海洋,人的海洋里了。整个沸腾的山谷,让你不得不惊叹满山烂漫的杜鹃花。
颇感些累意,于山中的躺椅上休憩,感受斑驳的树影,洒落在身上,聆听鸟鸣风声。心里缓缓流淌着王维的一句诗,“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侶。”
清澈的秋,深沉的山,柔软的情,安静而深情地俘获了我淡淡的心情,在心灵最静谧处,享受这生命的点点幸福。
别了,大珠山,待到闲暇日,我会再来与你畅叙旧情。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