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抚养孩子的利与弊(2)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 发表时间:2013-12-01 14:14 点击:次
幼儿大脑发育需要丰富的外部刺激,户外活动和伙伴之间的交往正是获取外来刺激的重要途径,而这些恰恰不是祖辈抚养的长项。为此父母要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多让孩子与同伴交往,多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
具体优化方案:
1.让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或他人轮流帮助带孩子,有利于父母成为孩子身边最亲密的人,利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形成权威感。
2.孩子到了进托的年龄,一定要通过集体生活,用老师的气力来影响孩子和祖辈。
3.诚恳地与老人交流,问他们你们小时候是否任性,假如是你们,对孙儿要一样有要求。
4.与祖辈讨论建立起必要的家庭规则,齐心协力养育孩子。
5.请专家来做老人的工作。往往父母在祖辈眼前没有威信,但专家就不一样,能以专业的权威来影响老人的行为。
6.提供给祖辈关于养育辅导的信息,鼓励祖辈参加育儿交流与学习,帮助他们了解优质的养育规律与方法。
7.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与祖辈争执,不能使你们双方都丧失权威,给孩子困惑或者笑话的机会。
二、“寄养型”隔代抚养及优化方案。据调查,上海大约有50.5%以上的独生子女父母选择与自己的父母同住,祖辈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养育下一代的主力军。这一状况当然有其积极的意义与背景,但也让我们看到寄养型潜伏着的育儿危机。如:年轻父母过度依靠祖辈,忽视了对自己养育能力的培养。 其中表现为没有足够的父母意识,或者心有余而力不足,过于忙碌、压力太大没有充分的时间、精力照顾孩子,又或者基本生活规律正好与孩子的相反(上晚班),无法兼顾到孩子。还有一些父母则缺乏养育权威,我们知道,要想孩子“听话”,父母就得有必要的威信,但假如你一直不太管孩子,就会在缺乏经验与能力的同时,丧失养育权威。再者是与孩子之间有间隔,难以达成养育默契。养育是父母与孩子互动的过程,而过程是需要时间和空间来填充的,假如长期疏于管教孩子,怎么能一下明白孩子的脾性与习惯呢?所以,不仅做父母的会觉得孩子很陌生,孩子也会对父母的方式不适应,出现养育分歧拍,甚至剧烈的冲突。最后一点是父母习惯了依靠,缺少压力锻炼。要知道祖辈究竟在一天天老往,孩子也在一天天长大,总有一天祖辈要将养育孩子的接力棒交给父母们,那么面对未来的“上有老弱,下有小闹”的多重家庭压力时,该如何是好呢?
具体优化方案:
1.明确自己的角色,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是父母,祖辈只是“帮手”,而不是“替换”。
2.在生活里留出与孩子相处的空间,有意识地将父母角色纳进生活范围。
3.看一些育儿类的书、杂志等,增强自身的养育知识。
4.多听听祖辈对孩子情况的先容,即使不能直接管到孩子,但对孩子情况心知肚明。
5.定期给祖辈放假,尝试独立管教孩子。
6选择孩子的一个方面做跟踪记录,让自己的目光注视到孩子。
成功隔代教育的条件和特点
1.身体健康精力较好,心态年轻,乐于抚育孙辈。
2.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没有精神障碍或偏差。
3.家庭和个人卫生习惯良好,不吸烟,不酗酒。
4.了解孩子的饮食营养和生活护理等常识。
5.性格开朗,人际交往能力强,不固执偏见,对孩子关心。
6.喜欢户外活动,经常带孩子外出往熟悉四周世界。
7.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
8.待孩子慈爱宽容,但不纵容、不溺爱,善于引导教育。
9.能细心观察孩子的身心变化,及时与孩子的父母交流。
10.愿意并善于吸收新知识、新观念,用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教育孩子。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