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
??课间,院子里两个学生在玩,一个学生死死拉住另一个学生的衣角不放,被拉的学生使劲挣脱还是无济于事,拉人的学生则洋洋自得。被拉的学生大喊“你放手呀”,拉人的学生突然看见我终于放手了,被拉的学生解脱后那么欢快。我目睹了这一情景,便产生了有关放手的思考。
??放手前,对放手的理解是束缚;放手后,对放手的理解是解脱。生活其实有好多“拉”或“放”。拉就是一种关怀,比如,某人要跌倒拉了一把,某车要倾斜拉了一下,某把刀子要砍下来拉他一下,某根木棒要甩下来拉你一次,有了拉就躲过了灾难。同样,放也是一种关怀。比如,我“放”了你一马,不是怂恿,而是宽容。好多迷路者不是在批判中醒悟的,而是在宽容中明白的。老师对学生的放手,不是只放一马,应该是放开学生的心,放开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大胆思考,中国人心理上最大的一个弊端就是多顾忌,多害怕,结果顾忌越多,该做的事不想做,害怕越多,该做的事不敢做,造成我们这个国家很少出现像诺贝尔这样的人才,不是像诺贝尔这样的人。
??最近,各校搞期末工作考核,部分学校领导不放手,考核教师只是操纵在几个学校领导的手中,我们应该放手让每个教师参与考核吗?考核标准早已制定了,按照标准考核,小学生都会做,学校领导还拉得那么紧想干什么?其实,每个教师参与考核,可以减轻领导的负担,可以增强考核工作的民主性和透明度,可以让教师亲身体验考核工作过程中的某些困惑从而增添几分对校长的理解,等等。放手也不是像我们有的人所说的那样全是弊处,没有利处。
??放手,重要的思考三个问题:该不该放手?为什么要放手?放手后有什么好处?只有把这三个问题考虑清楚了,在决定是放还是不放。放手,是与牵连衔接在一起的。假如,你的手里拉一条蛇,不用强迫你必定会放;假如,你的手里攥着一把救命草,就是有人砍下刀子,你也不放手,你宁可失掉手指,绝不会丧失一条性命。因此,放手前和放手后是两个世界,面对这两个世界的选择一定要慎重。
??放手,涉及到四只手、两颗心和一个现实世界。真正接触的只有两只手,犹如一根电线,传输正极和负极,如果夹杂的线路多了,电路就会烧毁。两颗心预示着两种矛盾,一种是正矛盾,另一种是负矛盾,究竟谁战胜谁,是正胜还是负胜,关键在于这个世界。世界和谐了,就没有胜败之分了。因此,生活中的我们,应该多考虑放手的事情。不要死死拉住不放,假如人家不乐意或者另有隐情,就放手吧。家庭也一样,老公适当的放手,也是对家庭的一种维护。妻子恰当的放手,也可以缓解家庭的紧张气氛。放手就是一门学问,决不允许任何人大大咧咧地任意放手。
??说到底,放手是对人的本性的一种释放。放手没有准确的规定和时机,关键在于一个人是不是很明智。该放就放,不该放的宁可砍头,绝不脱手,这种情节难道不感动上帝吗?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