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女孩子》
女孩子(作者:海子)
她走来
断断续续走来
洁净的脚
沾满清凉的露水
她有些忧郁
望望用泥草筑起的房屋
望望父亲
她用双手分开黑发
一支野桃花斜插着默默无语
另一支送给了谁
却从来没人问起
春天是风
秋天是月亮
在我感觉到时
她已去了另一个地方
那里雨后的篱笆象一条蓝色的
小溪
海子的朦胧诗作里缠绕了太多物质生活的思索,在事物描写上却用流离的笔调,保持它原有的思想上的抽象性。这种笔调更多的表现在他后期的作品里面。他的作品中抒情诗占有绝大多数,情诗是他爱情中的一部分,也是他精神生活的触媒。我想选评他的一些作品,但这些作品不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希望它可以提供给读者对朦胧抒情风格的诗作一些鉴赏情味。
《女孩子》是一首以描写为主的抒情诗,带有泥土风味的乡村小调。由描写空间顺序来看,诗歌是由远及近再至远,这种方式便于写作铺成,景至转移也表现得更从容。
第一小节,“她走来/断断续续走来/洁净的脚/沾满清凉的露水”从声音,到人物,都那么安静。“断断续续”既写出了一个农村女孩的温柔,也写出了她的胆怯(下文就知道她害怕父亲的责备)。“洁净的脚/沾满清凉的露水”刻画出一个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女孩子,那种柔弱和清纯的美。“洁净”和“清凉”两个形容词写出了冰冷的春天也勾出了明晰而澄澈的画面。在描写的诗歌中,形容词占了主导地位。
承上一节,后面的描写依然朴素自然:“她有些忧郁/望望用泥草筑起的房屋/望望父亲/她用双手分开黑发/一支野桃花斜插着默默无语/另一支送给了谁/却从来没人问起”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藏着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情节:女孩约会回来,碰到固执的父亲。父亲阻挠了他们的爱情,但父亲并未责备她,面对贫穷的家庭,她选择了回避。当然,朦胧诗有更多的想像空间,我只是提供了一条通往想象的路径。“一支野桃花斜插着默默无语”这名,巧用借代手法。写出了女孩的美丽和安静:桃花斜缀于发间,粉淡淡的脸庞,清亮亮的眼睛,薄薄的双唇一直缄默不语。桃花是成双折下的,是恋人温柔地折下插于她发间的。而她,脸红得可爱。那时她定没有忧郁的。她的忧郁,是见了她的父亲、她那“泥草筑起的房屋”才触发的。她是一支孤独的野桃花,在这冰冷的春初,甚至感到这个世间也是凄凉的。诗歌在心理描写过程中,****了动作描写,这一切的动作描写也是由内心情感触发的。两个“望望”和一个“分开”,这些动词都伴随心理渐递性地转化。“另一支”是由诗人的联想托出的,这是一种隐藏性的写法,在朦胧诗中常有的表述。“却从来没人问起”是一种被冷落、被遗忘的渐递。
最后一节,展开了明丽而宏阔的景。“春天是风/秋天是月亮”这是将古诗化现代诗的写法,简单明了的古语“春花秋月”在这里,却用一个判断性动词“是”概括了。这里写“风”而不写“花”,“花”已经囊括在风景之中。它将春天写成风的轻柔,将秋天化做月的清新高远。这是诗歌意境的体现。“她已去了另一个地方”这是作者的一种感观,“那里雨后的篱笆象一条蓝色的/小溪”作者用心去寻找,视线却隔在篱笆。这里用了一条不常见的比喻:把“篱笆”比作“小溪”。比喻是随联想而引出的,在比喻里要找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似和特殊关联。某些诗歌中的比喻,不光是找到其相似性,还要符合空间逻巡(在这里要强调,诗歌是一种逻巡性强的文字创作)。这里要想一下,在春天绿如翠玉的雨景中,漆成蓝色的篱笆在雨水中融化成小溪是多少的适宜。小溪带着一种忧伤的情感永恒地流淌,流向天际,泊入云朵。诗歌的水墨清韵,流于笔尖。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