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优质“生源”报考师范专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陈国祥教授《要有专门的学校来培养教师》一文认为生源低下是我国基础教育师资素质整体下降的根本原因,应是中的之语。教师的源头得不到优化,等于教师队伍一开始就打了败仗。从我国当前社会大环境看,影响优质“生源”报考师范专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从传统观念上看,基础教育教师得不到社会应有的理性尊重,基础教育教师个人价值被“贬化”是重要的精神原因。传统观念常常在潜意识里把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看作是“不值得重视”的一族,认为他们既无大学教授的“学问”又没有政府官员的“能力”,所谓“手无缚鸡之力”混饭吃的“孩子王”。我年轻时大多同学认为教师职业是“玻璃上看光景,前途光明出路不大”,许多人跳槽作了光荣的“公务员”,混了个副科正科他们就感觉非常高兴,而一生从事教育的同学就感觉成就感低身份卑微。这种心态是教师价值得不到社会承认的具体表现。即使在学校内部,教师因受各种考评约束亦感觉自身工作被贬化精神压抑。譬如学校领导给你排队打分,名次靠后的老师就感觉非常没脸气,又常常被同侪和领导当作说事的对象,就更感觉选错职业的失落。其实统考成绩可能就差那么一点(小数点后3位),但这种排队使他们感觉有点“抓右派”的味道了(笑)。
其次,正是由于传统观念对基础教育教师价值的“贬化”,教师就不能成为人人羡敬的职业,就非常严重地影响了现实中优秀学生报考基础教育师范专业的心理认可度,也就不能从源头上保证基础教育师资起步就高。从目前每年高考学生填报志愿看,优秀学生填报师范专业的少之又少,几乎所有考生都把事业发展空间宽阔经济前景良好,能留在大城市或者中小城市工作的专业作为首选。近年教育部用免除学费等政策鼓励考生报考师范院校,是从被动的一面来消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从根本解决教师“含金量”社会价值认可问题,也就仍然解决不了教师优质源头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你再用“献身教育”“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等空头口号去蛊惑,学生也根本不买你的帐,他们相信“实惠社会”的“实惠规律”,“献身教育”“思想教育决定一切”具有浓厚的“左”的色彩,考生根本不买你的帐。改变国人传统观念贬化教师职业的陋习,是从源头上提升基础教育师资价值的根本措施。
再次,基础教育教师的工作特点就是“艰苦”,他们的分配方向是面对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只有高待遇高福利才能吸引优秀考生从事这种富有牺牲精神的职业。新华社12月15日发布2008年《国家教育督导报告》披露,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依然偏低。2006年全国有273个县(占区县总数的8。5%)小学教职工和210个县(占6。5%)初中教职工人均月工资收入不足1000元,近50%的农村教师和县镇教师没有按时或足额领到津贴补贴。2006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中学(包括初中与高中)教职工年均工资收入仅为17729元和20979元。试想任何有才华准备献身祖国基础教育的考生,看到这组数字都会不寒而栗退避三舍,没有高待遇高福利很难吸引优秀人才报考基础教育师范专业并终身从事这个职业。
在日本南韩等亚洲国家,不但对教师的特殊社会价值认可度高,没有被“贬化”等社会病态问题,而且基础教师福利工资待遇比其他社会工种也高。在那里《教师法》没有“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的“官本位”说法,教师就是教师,怎么在法律上要和什么“公务员”挂钩呢?难道公务员也是像教师那种朝暮给人家看孩子的工作性质吗?
现在有许多同志动辄拿基础教育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素质问题说事,批评他们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说一些农村教师工作责任心职业意识淡漠等等。其实这些同志在责备的同时忘记了,正是这些被冠以种种“不称职”帽子的老师,承担了改革开放以来传承祖国文化和普及科学知识的历史责任,他们的辛苦和劳累是世界上教师大军最为艰苦的一群,许多教师壮年而殁,有的待不到退休就命归西乡。采取切实措施尽快改善基础教育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才是当务之急。“再穷不能穷教育”不应是贴在大街上冠冕的口号,而应该是切切实实的政府行动。如果年轻人看见教师工作的牺牲精神得到社会认可,又有高待遇高福利物质回报,优秀考生报考师范专业将会如过江之鲫,不用你高口号宣传,也不用你喊减免学费就解决教师优质源头问题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30年改革开放我国的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要使我们基础教育取得更大发展,必须从生源上保证基础教育教师优质优先。要使教师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必须从改变国人“贬化”基础教育教师的陋习开始,必须从给基础教育教师高福利高待遇开始。在教师质量问题上不要首先考虑钱的问题,而是首先要考虑教育对于改革开放大发展问题,考虑教育对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问题,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