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桥畔思小小

来源:网络收集 责任编辑:栏目编辑 发表时间:2013-07-01 10:28 点击:

  最早知道苏小小,大约是在中学。虽然那时我没有陷入琼瑶,没有迷恋张恨水,也从未沉醉于鸳鸯蝴蝶派,但由于正值“哪个少女不善怀春,哪个少年不善钟情”的年龄,少年维特之烦恼阶段。于是,不可避免的为情所困,并且自认为自己是现世上的最多愁善感的多情人,所以,白居易的两句诗让我一下子永远的记住了这个名字——苏小小。“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苏小小是谁,她为何成了“解多情”的象征呢?“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苏小小是谁,为何就连素无风流韵事传世的白居易也盛赞她“别有情”呢?从此,心中有了一个结,一个关于多情、关于苏小小且有待苏小小解开的结。
  “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后来,不记得自己从什么时候背下了这首《同心歌》,但可以肯定的是我由此了解了苏小小与西泠桥,知道了苏小小的故事就在杭州的西泠桥边。这首诗给了我极深的思想印记,以至于在后来的日子,我认为“同心”就是由此而来,每看到“同心”两字就想起苏小小。
  终于,终于,在大学毕业前的某一天,利用实习的机会,我来到了人间天堂杭州,来到了西湖。从湖滨出发,沿着白堤,绕过孤山,在其与栖霞岭麓之间柳荫深处,我看到了一座横跨着的普通的石拱桥。不论是从按地图索引,还是根据其与自己从刚游览过的西泠印社的关系联想,我都判断出这就是已在我心中向往想象已久的、与苏小小息息相关的西泠桥。就象断桥给我的感觉一样:西泠桥作为桥只是一个普通的桥,从形式上看不出它与其他西湖二十四桥有什么与众不同,多少也让我有点失落。
  我缓步过桥,走向北岸西侧那座沉默着的六角亭——慕才亭。亭内有三两游人在休憩,但我从他们的表情看出,他们是真的累了,他们的眼中没有一点仰慕的神色——比如此时此刻的我,也许他们根本就没注意这亭子的名字。亭外游人匆匆,西湖的景点实在是太多,这么一个司空见惯的亭子根本就留不住欢快的脚步。“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西泠桥是普通的,但是它所处的位置其实真的是西湖边的一个绝佳点。由此:东望宝石流霞,俏丽的保淑塔秀出山头,楚楚动人;南眺孤山映波,浩淼的水光中依稀可见湖中三岛;西接岳庙与苏堤春晓,既让人壮怀激烈又让人心驰神往;北临是葛岭和栖霞岭,香格里拉饭店近在咫尺,可谓是上看下看左看右看都是景。面对360度的广角山水画卷,我暗暗感慨:小小真的不愧为是小小,觅得如此佳处!我也明白了当年她为何从城里搬到了当时尚未是郊野的此处。目睹路人疲于奔波,我不禁为他们感到可惜:旅游难道就是奔景而去吗?就是为了把自己纳入景中吗?其实,观景往往也是“当局者觅,旁观者美”的呀!
  “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我望着柱子上的对联,将思绪回溯到了南北朝时期的钱塘。聪慧美丽的苏小小能歌善舞,才貌俱佳,但却因身世苦楚,幼年父母俱丧,以至后来沦为歌妓。可贵的是,她没有随波逐流,更没有自甘堕落,而是敢爱敢恨,率真而为,自在而行,不掩饰压抑自己,不勉强屈从别人,山水风流,潇洒自然,乐在其中。与名门公子阮郁邂逅,便一见倾心,一生独爱;不幸被迫分离,从此朝思暮想。偶遇穷困书生鲍仁,便慷慨解囊,赠银百两,助其上京赶考。自古红颜多薄命,情人不归书生去,在思念渐失所望与社会的歧视非礼双重痛苦之中,苏小小不堪其重。面对过早来临的死神,她恬然淡适,对生命的价值理解令人叹为观止:认为这是上苍对她的最好的成全,因为此时她是最美的。我感慨:如此唯美,绝无仅有!我试问:如此认命,千古几人?
  “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泠”。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苏小小是名妓中自爱自珍的典型,其实我觉得苏小小之所以能够在西湖边如此长久为人景仰,是因为她对才的珍爱,而且是不仅爱自己的才气,所以她没有选择“老大嫁作商人妇”;她更爱别人的才气,所以萍水相逢便倾其所有。我想,这才是我,一个木讷愚钝但自知需勤奋的后人景仰她的真正原因。“好风凭借力,送我至青云”,鲍仁是幸运的,他遇到了苏小小,有情资助而无怨无悔无所求。“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苏小小也是幸运的,她帮助的是鲍仁,金榜题名且得志,有情有义能报恩,为她修墓并建亭。
  站在西泠桥畔,环顾四周,睹物思人,我发觉如果说苏小小生前是寂寞的,那么入土为安后的苏小小似乎应该不会孤独。因为后人中已有众多的才子佳人、俊杰英雄步其后尘,相伴左右。对岸,隔桥相望是“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辛亥革命民族英雄秋瑾。小小是至柔至美,秋瑾至刚至烈,两人做邻居,一定可以相互照顾的很好。而孤山上,更是雅士云集,往来有鸿儒,个个超凡脱俗,是性情中人,没有一点社会上浊气。闲暇时,可拜访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同赏“疏枝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忧郁时,可去看看“行云流水一孤僧”的苏曼殊,同病相怜“才如江海命如丝”;难过时,可以相约冯小青,说说悄悄话:“人间亦有痴于我,伤心岂独是小青”。
  西泠桥畔寻小小,
  慕才亭下人了了。
  纵有青山湖不老,
  解得多情是烦恼!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更多>>

    推荐热点

    • 宇寒月的报复生活
    • 一般会议记录的要点和内容
    • 阅《三国志》魏书笔记之六
    • 读一份无奈的悲伤
    • 沈阳故宫一日游
    • 一块手表
    • 小巷
    • 《咏柳》赏析
    • 不应该将文章与作者本人划等号
    网站首页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RSS订阅 - 内容搜索
    Copyright © 2008-2015 计算机技术学习交流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07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