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文章中心 > 精品文摘 > 精品摘录

学会感恩:给成功以正确归因

来源:网络收集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7-01 21:47 点击:

??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容易改变一个人?一是权力,一是财富。大权在握、踌躇满志、将他人看得如虫如蚁者,我们见得多了。发了大财、财大气粗、不可一世、乱施嗟来之食者,我们也见得多了。为什么权力一大、腰包一鼓,人们的劣根性就暴露无遗呢?原因固然十分复杂,但我认为,成功之后缺乏感恩之心,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因此,学会感恩,乐于感恩,给成功以正确归因,是正确对待成功的重要心理基础。
??人们的成功,原因有二,按照哲学的说法,一是主观因素,二是客观条件。主观因素,就是自身所拥有的能力、本事和德行,所谓充分发挥主观因素,就是对自身能力、本事、德行的深刻认知、合理整合、充分运用和努力发挥。客观条件,就是所谓外部因素,包括机遇、火候、他人的支持、帮助和提携,等等。大天时决兴亡,小天时决利钝。所谓充分利用客观因素,就是对客观因素的察知、把握、对接和运用。有其能,有其德、得其时、得其位,可以将一个人导向成功。有其能,有其德、不得其时,不得其位,则难以成功;无其能,无其德、光有其时、光有其位,也难以成功。因此,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对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利用是否充分,决定着人们是否成功、决定着人们能取得多大成功。那么,对于人们的成功来说,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何者更为重要?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当然主观因素更为重要。这点无须置疑。
??因此,我们在创造成功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完善自身条件、立足于发挥自身条件。没有春天的适时播种、夏天的努力耕耘,秋天的丰收从何而来?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一般来说,真正的成功者,一定是做过长期、深入、刻苦的主观努力的,这点,我认为没有必要置疑。有一些人,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因为借助某种偶然因素而获得成功,可事实上,却远非象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机会只给有准备的头脑,世上之人何止万千?为什么机会偏偏垂青于张三而不是李四、王五或赵六呢?事实上,在他人看来“幸运无比”的人,往往就是静静地做着准备、待机而动、待时而作的人。我越来越坚信“自助者天必助之”这句话。何谓自助?完善与利用自身条件之谓也。何谓“天助”?来自外界、来自他人之帮助与成全也。善于自助,是承接和利用“天助”的先决条件。懒于自助,仰首向天,完全依赖于外在条件的改善、无原则地渴望外部条件的垂青,如此,老天爷无法助你成功,他人也无法助你成功,正如孔子所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成功的路有千万条,不同的人,应该根据自身条件、补缺挖潜、择而行之、以达成功。一招鲜,吃遍天,扬其长,避其短,认准路径,持之以恒,是成功的不二法门。经过“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经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总能到达“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对于渴望成功的人来说,这种信念,是必须树立起来的。
??然而,创造成功是一种智慧,而享受成功、正确对待成功同样也是一种智慧。有的人善于创造成功,却不善于享受成功,有的人善于创造幸福,却不善于享受幸福。我们看到,有许多人,靠着努力走上成功,而挥霍、自满、以贵***、不可一世,却将他从成功导向失败甚至毁灭。因此,毋宁说:正确对待成功与幸福、用正确态度享受成功、享受幸福,特别是从已经取得的成功和幸福出发去创造更大的成功与幸福,是一种更为重要的人生智慧。而这种更重要、更高级的智慧,就建立在一个重要的心理基础――“感恩之心”之上。感恩之心,源于对成功的正确归因,何谓正确归因?就是在给你所取得的成功“论功行赏”的时候,更看重外在因素,而把自身因素适当淡化。在淡化自身因素、强调外在因素的心理过程中,感恩之心便会油然而生。
??有感恩之心、懂得感恩的人,当他们取得成功之时,心底常常念叨的一句话就是:本人何德何能,竟容我取得如此这般的成功?让我占有如此丰厚的财富、让我位居如此之高的社会地位?让我拥有如此之美的社会声誉?对于这些问题,他的回答必然是:社会机遇使然、他人帮助和成全使然、家庭支持使然。总之,是社会和他人对我的成全。接下来,他想:我要感恩于社会、感恩于他人、感恩于家庭、感恩于运气。因此,他就有了更多的谦虚之心、自省之心和对他人和社会的感恩之心,而从这种心理出发,就容易产生一种助人行为、济世行为、自我约束行为和进取行为。相反,缺乏感恩之心、不懂得感恩的人,当他们取得成功的时候,心底也常念叨一句话:我之成功,乃是“本同志”自身努力的结果,经过我披荆斩棘不懈努力,方有今天那“尺寸之地”,机遇与我何嘉焉?社会与我何嘉焉?他人与何嘉焉?家庭与我何嘉焉?这样,他就很容易产生骄傲自满之心、“唯我聪且明他人愚且蠢”的念头、“我努力我收获我享受与他人何关”的想法,进而必然产生自私自利、独享其成、以贵凌贱、为富不仁的心态、言辞和行为。不同的心理活动和言行表现,不仅仅是一种道义上的分别,而且还有一种功能上的促进或促退作用,前者为成功者取得更大成功铺平了道路,后者为成功者从成功步入停滞和失败埋下了伏笔。
??孟子说: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热点

    • 宇寒月的报复生活
    • 一般会议记录的要点和内容
    • 阅《三国志》魏书笔记之六
    • 读一份无奈的悲伤
    • 沈阳故宫一日游
    • 一块手表
    • 小巷
    • 《咏柳》赏析
    • 不应该将文章与作者本人划等号
    ?? - ?? - ÝřŝžľŘÝź - TAGąęÇŠ - RSSśŠÔÄ - ??
    Copyright © 2004-2024 上海卓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