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打杂人”
这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这是一位有着众多成就的老人,这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承担省教委科研项目1次,校级科研项目4次。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美国的杂志也对其望其项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些成果竟然是在四川文理学院这个刚升本的学校里取得的——实验设备简陋,实验时间缺乏。严谨务实、踏实认真、坚持不懈等用来形容专注于科研的词在龙教授面前都会显得失色三分。
累累硕果结,我仅是一个打杂的
还没有到约定的时间,在老校区乒乓球台前就有一位老人驻足了,他正在看学生打乒乓球。清瘦得让人担心,眉宇间却透出干练,是我们对龙教授的第一印象。宽大的眼镜后面一双深陷的眼睛,沧桑、深邃。虽然面容清瘦,但龙教授慈祥的面容和朴实的言谈让你倍感亲切。电话联系龙教授时,他再三推辞。“我没有什么值得采访的,成天就是教书、改作业、做实验。就是一个‘打杂’的角色。”面对这样一位矜持的老教授,我们有点不知所措。经我们再三的请求,龙教授才勉强答应了我们的采访要求。
天气有点凉,实验楼静悄悄的,走进一间属于龙教授的乐土,一股股暖气涌来。龙教授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每次进实验室都有些热,你们不要见外。我不放心这些设备,总要逐一检查、关好门窗才离开。”说着给我们搬出凳子,并用抹布细心地擦了一遍才肯让我们坐。我们有些窘迫,也不敢相信,眼前的是一位取得众多成就的教授,做什么事情都像是在做实验一样细心的教授。在两个多小时的访谈中,龙教授很少谈到他自己的成就,而是饶有兴致地给我们讲他的琐碎、平淡、不起眼的“打杂”工作来。当我们问起那6篇被美国《C?A》收录的文章时,他显得很平静,告诉我们:“那没有什么,我做的很少,现在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但是我们却转眼看到了实验室里学校升本时新购置的实验设备。
眷眷科研情,我不简单认定误差
龙教授已从教40年,22年前,他来到达县师范专科学校。在一间简陋的空房子里开始了他的科研生涯。一有时间,龙教授就会待在那清静的小房子里做实验,学习,思考。后来学校准备建实验大楼,龙教授身兼设计师,监督师还要致力于教学,不肯让学生的课程落下。在学校专升本的关键时期,分析化学实验室是一个亮点,龙教授一个人为实验室的设计,实验室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做了不少工作。可以说,分析化学实验室的每一样东西,都倾注了龙老的心血。
在教学中,龙教授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疑点,“这是我的成功之门,我不会简单地认定实验误差。每个误差都是一扇通往成功的门,怀疑是打开这扇门的金钥匙。”这是两个小时中,龙教授唯一一次给我们讲起成功之道。而后龙教授又忆起他七十年代在大山里教书的生活,他和同学们一起搞生产,人工培养绿色增肥生物菌。同时兼任校医、气象观测员的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化学常用的公式定理总结成顺口溜发给学生,让学生简单学习,快乐生活。
对学生是一丝不苟,对其他的事情,龙教授也不会有半点马虎。曾经,妇幼保健院委托学校化验头发,每半个月送来一批,龙教授一干就是三年。他亲自对一件件样品称量、消毒、分解、化验。仪器数量、功能在限,统计不够快,龙教授就自己拿起笔,细心地算起来。化验结束后,还逐个校对,严格把关,最后才满意地将数据交给了保健院。学生谈到龙教授时,只用两个字来形容这位成果丰硕的老人“严格”。
浓浓报国恩,我要做的事还很多
龙教授对党和国家,有着深厚的感情。“我小时候就没有了父亲,是妈妈一手将我养大的。我上学的学费,是党和国家给交的,我只有用严谨治学来报答我的祖国。”龙教授小时清贫,虽然身体瘦弱,但懂事的他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经常帮人挑煤,挑水挣钱,拾煤,拾柴补贴家用。即使在第二次挑煤时就很不幸地把脚崴了。在国家优厚的助学政策下,他顺利地完成了学业,有了报答党和国家的机会。
龙教授兴趣十分广泛,年少时,瘦弱的他每天坚持锻炼。在高中时,他每天晨跑达到了7000米。后天的锻炼使得他身体素质提高了,有了更充沛的精力、体力投入工作中。“除了跑步,我还喜欢打乒乓球。我曾经还是达师专的‘第一杀手’。年近七旬的龙老已经不适合进行激烈的运动了,但是龙老依然爱好弹电子琴、吹口琴、笛子、听民乐,享受着工作之余的清静生活。
“教学名师,仅仅是一个代号,获得了这荣誉,并不代表拥有了一切,我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我也希望你们和我一样,踏踏实实地工作,严格要求自己,把事情做好。”一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结束了两个多小时的访谈。龙教授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严谨治学的精神,更是逆境弥坚气度。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