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为师德重新定位了
??何为师德?
??我想应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从教师的职业要求来看,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那些情操高尚、学识渊博,独具人格魅力的教师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从教师的自我要求来看,师德是教师从教、修身的根本,师德是一种爱,一种奉献,是内心价值的一种灵性体现。那些以“爱”为“魂”,以“奉献”为“精髓”的教师终其一生在世人的景仰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着师德的内涵。
??中国教育自古就十分崇尚师德。巍巍五千年以来,师德的光环层出不穷,自是蔚为壮观。有“老师”、“师父”、“先生”式的直接而亲切的称呼;有“慈母”、“园丁”式的象征性的呼唤;也有“蜡烛”、“春蚕”般拟人式的颂扬;还有“人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般哲理式的总结。这些近乎完美的高贵的名词称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师者始终高擎着“为人师表”的旗帜,传承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古之孔子,堪称万世师表,“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今之陶翁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首倡“生活教育”理念,不愧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可以说,“师者,天下之大富也”。试想,哪一位伟人、名人亦或成功者的背后没有一位品性高洁的老师?
??然而,说到师德并不仅仅涉及到这些光鲜的正面的典型。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中国庞大的教师队群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师德濒临溃败的边缘,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民主、法制、健康、安全、理性、和谐等教育理念的纷至沓来的今天,溃散之师德师风尤是甚嚣尘上。君不闻,教师奸淫幼女的案件此起彼伏,至于学生犯错教师予以恶语相加,处以自打耳光、针刺手背,乃至责令学生舔痰、闻臭袜子等等现象更是琳琳种种,不一而足。
??值此今日,何以要大力倡扬师德?
??师风日下,此其一也。师德不倡,师风无以纯净;师德不举,师纲无以纯正。
??其二,90年代以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急剧上扬,青少年犯罪的案例时常见诸于各类媒体,新千年以来,青少年犯罪更日趋休现为疯狂性、残忍性和低龄化、暴力化。我们姑且不去谈这是经济迅猛发展的历史必然,还是偶然。但我们已能清晰地从中感受到相当一部分青少年道德品质的缺失和伦丧。而师者,首重“传道”也,故师德不倡,何以正“道”;师德不举,何以明“志”。
??然则,师德,何许神明也?是包治百病的良医,还是兼容天下的圣人?岂能以一己之力挽狂厦之欲倾,若能,那岂不是所谓“文学救国”论的复辟。
??师德,一个不堪承受之重的名词,其重负而迷离的光环是该摒弃的时候了。那光环耀眼而虚幻,早已成为一种口号,一种形式,一种压抑教师性灵的魔具。
??教育界无形中有了这样一种共识:凡是不便于解释的现象统统归结于师德有问题。比如,对学生的体罚那自然是教师的师德有问题。对于体罚,我个人认为不该被禁止,而是要规范,这里不作详论。但把对学生的体罚完全归结于教师的师德有问题,我是决对不赞同的。教师对学生的体罚只是一个结果,诱发其产生的原因很多,现列举一二如下:
??(1)、个别学生顽劣成性、屡教不改,说服劝告毫无作用,教师恨铁不成钢时出现的偶然冲动;
??(2)、一部分家长一味的溺爱自己的孩子,致使学生根本不听老师的,恣意扰乱课堂,一点都不尊重老师,不惩一,无以警百;
??(3)、教师地位似高实低,一部分教师生活困窘,家庭矛盾重重,因而心理扭曲起来,把怨气发在犯错的学生身上。
??(4)、《教师法》规定过于偏颇,或下面的执行宣传过于偏激。学生有持无恐,教师放浪形骸而引发的冲突。
??我们不偏袒那种恶意的、过激的言行对学生的伤害,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把所有不良的教育行为都归结于教师有问题,师德有问题。所以,是时候为师德重新定位了。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