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文章中心 > 精品文摘 > 精品摘录

永恒的星座 十人杜甫

来源:网络收集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7-01 12:03 点击:

??2005年9月,笔者从浔阳溯江而上,由武汉经重庆奔成都,以重感冒之身,拜谒杜甫草堂。由于脑昏昏而至笔沉沉,虽在成都撰出《谒杜甫草堂》一文,但意未尽而言未足。今日特借《百代****》一页,补“少陵草堂”之漏记。
??杜甫生于公元712年,远祖为西晋文武全才大将军杜预,至杜甫已传至13代。祖父杜审言中宗复辟时为国子监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工于五律,对近体诗之形成颇有建树。父亲杜闲作过兖州司马、奉天县令。虽非煊赫权贵出身,却也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属“奉儒守官”家庭。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又是世代书香优裕环境,因此从小好学,7岁即能吟诗。“七岁思即壮,开口咏凤凰”的惊人诗句传遍乡里。从“诗书破万卷”之不倦求学精神,到“群书万卷常暗涌”之超常记忆,为他日后蓬蓬勃勃的诗歌创作打下了深厚的丰收基础。
??20岁时,杜甫南下吴越,北游齐赵,结识了年龄长于自己十来岁的大诗人李白、高适。李白诗纵横变化,凌云百代,诗坛有“谪仙人”之号。高适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边塞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金戈铁马如临笔下,而杜甫诗学博大,涵浑雄健无所不包。中唐盛世,三大诗人会于齐赵古国,整日不是游猎取乐,就是赋诗论文。杜甫晚年忆及齐赵浪漫游历,仍然心存向往:“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快活之意尽显笔底。
??封建社会制度实在不如现代社会主义制度优越,现代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家洪峰,长期不在政府部门坐班,却依然照吃纳税人血汗不误,一旦停薪两月,即在街上挂牌乞讨,有关单位赶快送上“冰敬”,惟恐双方脸上无光。一千三百年前大唐也是繁荣昌盛无比,而诗歌天才如李杜、高适都不能靠写诗领政府津贴,却要“西归到咸阳”去求得一官半职方能为生。李白诗才最高,曾被玄宗特诏供奉翰林,眷遇甚优。高适才气差些,只好到边庭节度使朋友衙门打工,充当摇鹅毛扇的幕僚。杜甫运气最坏,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明诏大会试选取天下英才,杜甫应试不第。奸相李林甫向玄宗献媚说:“通过明诏大会试,已是野无遗贤。”而身怀济世之才的大贤杜甫却明明排挤在朝门之外。旅居长安十年,过着“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的杜甫,为了出人头地而用天生之才殊死相搏,他不断向朝廷名士重臣甚至皇帝本人献诗献赋,终于在天宝十年,奇货可居的《三大礼赋》引起****倜傥的玄宗皇帝重视,诏命待制集贤院。这一待又是四年,直到公元755年,44岁的杜甫已是天年半老、双鬓微霜,才被朝廷任命为从八品的河西县尉,之后改任兵曹参军,现代一名区区副处而已。
??杜甫的运气真是坏得不能再坏,天宝十四年十月才首次作官,由河西县尉迁右率府兵曹参军,纱帽仅仅戴了一月,“渔阳鼙鼓动地来”,安史之乱爆发,仕途上刚刚迈起一脚就被踩了下去。当叛军攻克洛阳,杜甫携家逃难,欲往新皇肃宗登基之地灵武效力,半道却被叛军俘虏,押往长安。“烽火连三月”中,终于从俘虏队伍里逃离战乱中长安奔凤翔行在。“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一幅落魄士子辛酸样让肃宗格外开恩,给诗人封了个“左拾遗”小谏官,拾遗补缺,算是每天能见着皇帝面儿。但不久因直言上书营救兵败宰相房琯,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七月,杜甫终于自动离职下海,弃官西行秦州,南出剑阁,再下成都。做了两年“处座”的杜甫在成都已是完全依靠朋友的接济,处于社会最底层地过着他的贫民生活,写着系念国家安危、关心民间疾苦的热忱诗歌。
??从陕西到四川,再到湖南、湖北的十一年漂泊之中,成就了杜甫人民诗人、千古诗圣的美名。从“裘马颇轻狂”的壮游齐越的放荡形骸,到寄居长安“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又经历兵燹中“麻鞋见天子”的官僚生涯,再回到“妇啼一何苦”,“恨别鸟惊心”的骨肉分离现实战乱之中,国亡家破让杜甫洋溢着烈火般诗歌创作热情,用如椽大笔饱蘸战场上飘杵的血泪,写出《悲陈陶》、《哀江头》、《羌村》、《北征》、《洗兵马》、《三吏》、《三别》等一系列现实主义充满爱国情调的诗篇。后人研读杜诗,认为杜诗所描写的中唐安史之乱的历史,是这段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复活。因此自晚唐以来杜诗即被称为“诗史”,杜甫本人也被奉为“诗圣”。
??除了自己家乡河南,杜甫在四川居住时间最长,前后达八、九年,其次是湖北、湖南的二、三年。当年成都杜甫草堂建于郊外,今日已深入城内市区。一条幽静的“草堂路”通向名扬古今中外的杜甫草堂。草堂介绍中有杜甫向郑国公、剑南节度使严武讨要建屋工料的赠诗信函。严武曾为门下省黄门侍郎,其父严挺之和杜甫是诗酒朋友,严格地说,杜甫是严武的“父执”,只能谓之“忘年交”。不意当年这位肃宗朝位列三台的严公随手所建草堂成为古城成都今日游览胜迹,肃宗的御史中丞简直功昭日月了。今日草堂庭院规模之大已远非严武所建草堂可比,总面积已达240多亩,几乎和南阳武侯祠规模相等。草堂从明初洪武26年重建工部祠起,明英宗、明孝宗又扩建门堂、中堂、后堂、书院,且引水横流成渠,环院清流架桥。后明世宗、明神宗又再加扩修,于祠堂百花潭上建洲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热点

    • 宇寒月的报复生活
    • 一般会议记录的要点和内容
    • 阅《三国志》魏书笔记之六
    • 读一份无奈的悲伤
    • 沈阳故宫一日游
    • 一块手表
    • 小巷
    • 《咏柳》赏析
    • 不应该将文章与作者本人划等号
    ?? - ?? - ÝřŝžľŘÝź - TAGąęÇŠ - RSSśŠÔÄ - ??
    Copyright © 2004-2024 上海卓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