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典故:李白诗播桃花潭
??出生于今俄罗斯巴尔喀什湖之南碎叶水畔的李白,五岁时随父南归西蜀绵州(今四川江邮)。中国最具魅力、最有个性的诗人在天府之国的青山绿水之间度过了他的青少年“铁棒磨针”的苦读阶段。李白出川壮游,行经天险三峡,在“两岸猿声啼不住”的轻舟里记述了“石栈天梯”的惊险和青鸟猿猴盘攀的艰难。致长安城八十高龄的贺知章吟诵《蜀道难》之后惊呼:“子谪仙人也!”自此天下尽知李谪仙之名。与李白齐名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赴长安博取功名,途中遇李白,竟改变赴京路线,随李白东下黄河游历,成了李白忘年交,并盛赞李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分别后惊悉李白南国归天,竟然“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王屋山人魏万慕李白诗名,自蒿宋追踪到东吴,长涉数千里,历时一年才于广陵(扬州)相会诗仙,誉李诗“鬼出神入”,“横海鲲”而“负天鹏”。盛唐和李白同时代诗人以和李白诗酒相会为荣,以未获一见为撼。许多诗家不便相见,只好寄诗飘蓬江湖的太白学士,颂其“文章有奔逸气”,诗歌“清人心神,惊人魂魄”。“绿水青山知有君,白云明月偏相识”而人却万难面识也!
??其时安徽泾县(今黄山市黄山区邻县)名士汪伦在本地小有名气,但与“挥酒万乘之前”的大诗人李白相比何止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汪伦又极想与盛唐诗歌魅力代表亲近,且不愿学北人魏万长途跋涉,千里追踪。公元755年,天赐良机,李白游历新安山水(今黄山)到了宣城,汪伦经过苦苦周密思考之后,写了一封文情并茂书信送呈李白,致今日黄山风景区之泾县西南40公里处、离陈村水电工程大坝不远的万村与翟村之间桃花源名传千古、蜚声中外。汪伦之信用今日眼光看,既具激将之法,又涉造假之嫌。笔者丙戊六月游历黄山,寻访李白所题鸣弦泉和洗杯泉两处石刻及李白醉酒卧石,却意外获得当年汪伦“诡诈”书信内容。也许就是这一封一千三百年前书信,却成李白泾县桃花潭之行。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安徽宣城是名震古今的文人墨宝宣纸出产地,亦是今日黄山大旅游区的紧邻,咫尺之隔,李白如何不欣然应邀来到泾县。李白入泾,汪伦自然喜从天降,天天与李白醉酒于新安(黄山)大小七十二峰云雾之中。一日席间如实相告:“桃花者,潭水之名也,并非十里桃花。万家者,酒店之主姓氏也,并非万家酒店。”豪放的李白醉眼朦胧,与汪伦相视大笑,如同旧日在长安市上,潇洒地挥挥衣袖:吾醉欲眠君且去!
??汪伦又款留李白数日,临别向李赠马八匹,官锦十匹。以李白天性之洒脱,哪里愿意接受这些累赘之物,但又深为汪伦情谊所动,特赋诗相揖作别。诗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后人为缅怀李、汪揖别之处,把千年之前马蹄“得得”的桃花潭驳岸称做“踏歌古岸”。建“踏歌台”、“桃花潭阁”、“酌酒楼”、“文昌阁”诸多楼台纪念。今“踏歌台”、“桃花潭阁”已毁,“酌酒楼”、“文昌阁”尚存。以前读唐诗有注释称李白向桃花潭畔农民汪伦赠诗之解,今日实地踏看泾县古迹,此前汪伦为农民注解诚属主观臆想。如同河北赵州桥,史载“隋匠李春建造”,今人理解“匠”必高挽衣袖、手拿锤凿。试想以赵州桥之美观造型、坚固实用,涉及水、土、石、铁、力多门学科知识,岂是一手拿锤凿工匠可以总体设计?李白来桃花潭会见汪伦,又岂是一位普通荷锄农民可以召来!
??游江南黄山迷人风景,寻踏歌古岸醉人秀色。求索此文,旨在弘扬不朽的李白精神!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