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文章中心 > 精品文摘 > 精品摘录

道德应用来“律己”而不是“律人”

来源:网络收集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7-01 22:37 点击:

??去年震惊中外的“5.12”地震发生后不久,一场围绕“范跑跑”的争论热爆了网络和媒体。如今半年多过去了,想不到因为核心人物范美忠的再就业受阻,原来已经淡出了的那场争论又再度掀起了新的波澜。大致观察了一下,所得的印象是,现在对“范跑跑”持理解宽容态度的人似乎比以前增多了。与此同时,仍然还有不少人继续坚持原来的观点,但说出来的话却依然还是句句离不开“道德”两个字。这些人不仅以“道德”的名义继续怒斥“范跑跑”,而且还同时怒斥那些对“范跑跑”持宽容理解态度的人。这在我们目前的思想认识氛围下恐怕也的确在所难免。??
??其实人人都知道,附和或赞同正面的人或事是极容易的,而且也是极安全的,因为这样做绝对不会招致很多人对你的非难和敌视。可是,为比较“负面”的人或事说几句公道话却是需要相当的勇气的,因为这样做很快就会被很多“道德家”、“道德卫士”视为“助纣为虐”、“同流合污”,引来铺天盖地的声讨围剿。??
??在太平安稳的环境下,这样的“道德家”、“道德卫士”几乎无处不在。他们通过对各种“不道德”的人或事的大兴挞伐来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地位和身价。可是我不知道这些人是否弄清楚了这样一个问题:道德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是用来“律己”的,还是用来“律人”的???
??查阅了一些有关的文献资料,发现现有典籍似乎对“道德”二字的解释都相当含糊其词,尤其对“道德”在实际生活当中应该如何使用才算恰当这一点更是很少有人提及。倒是在当前这场针对“范跑跑”的争论中,不少网友反复亮出了道德只能用来“律己”、不能用来“律人”的观点,算是基本把话说到了点子上。本人对此颇以为然。?
??反思我们多年形成的思维习惯,估计绝大多数人在潜意识里都是把道德更多地用于“律人”,而不是“律己”。道理很简单,“律己”是件很痛苦因此也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而且多少还会使自己失去一些东西;“律人”则太容易不过了,而且说不定还可以使自己从中获得不少好处。??
??可是,在社会已经相当进步了的今天,这种将道德专门用来“律人”的做法,恰恰与现在极力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背道而驰。“以人为本”理念强调凡事都应把维护人的尊严、权利和全面正当的发展需求和****放在首位,而将道德用以“律人”则会在道德这样一个冠冕堂皇的名义或借口下,把人变成没有独立的人格与尊严、没有个人应享的权利和自由、惶惶不可终日、无所措手足的猥琐之徒。这样做的结果,道德只会变成了一个人人见了都害怕的“恶德”,而不是它本应成为的人人崇尚景仰的“美德”了。??
??诚然,既然大家公认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辞海》语),那么,让人们自觉地按照道德的诉求约束自己的行为,以使自己能够跟他人和整个社会和谐相处是完全必要的。也就是说,道德由理念变成行为的过程是人们自觉自愿完成的。因为这样做尊重了人的权利和尊严,所以这样的道德才可能成为真正的“美德”。?
??当然,道德也不是万能的。要是有人不自觉怎么办?还有法律呀。法律跟道德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恰恰就是专门用来“律人”的。我们一些人的谬误就在于在实际运用中将道德与法律的功用完全等同或者混淆了。?
??道德的理念有时候也不可能完全自觉获得或产生,此时社会可以通过舆论宣传和教育来彰显。但需要强调的是,一切只能到此为止。千万不能强迫任何人。古往今来,无数事例可以证实,强迫别人遵从某种道德不仅不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反而只会催生更多的虚伪、狡诈与和残忍。如“不说假话办不了大事”、如鄙视寡妇再嫁……?
??还是重温一下我们老祖宗说过的一些话吧:?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厚以责己,薄以责人”??
??韩愈:“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打个通俗地比喻,道德充其量只能是一面镜子,可以用来常常查找自己身上存在哪些不该有的污渍或缺陷;道德决不能被当作手电筒或探照灯,专门只用来照射别人。??
??如果人人都真正弄清楚了这些道理,我保证现在的许多所谓的“道德家”、“道德卫士”们都会自然而然地悄悄“下岗”退场、从此销声匿迹;而我们的社会,也一定会比现在更加地和谐与安宁。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热点

    • 宇寒月的报复生活
    • 一般会议记录的要点和内容
    • 阅《三国志》魏书笔记之六
    • 读一份无奈的悲伤
    • 沈阳故宫一日游
    • 一块手表
    • 小巷
    • 《咏柳》赏析
    • 不应该将文章与作者本人划等号
    ?? - ?? - ÝřŝžľŘÝź - TAGąęÇŠ - RSSśŠÔÄ - ??
    Copyright © 2004-2024 上海卓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