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文章中心 > 精品文摘 > 精品摘录

老家的那些人,那些事

来源:网络收集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7-01 07:32 点击:

??我别离二十年之久的老家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子。虽然那里并没有什么稀奇事物值得我向外张扬,然而,我却总想赘述一些令我牵肠挂肚的闲杂。
??确切地说,所谓的山只不过是许多隆起的丘陵,挨挨挤挤地生长着北方常见的树木,这些年越发稀疏了。取而代之的,是父老乡亲栽培的杏树、苹果树、梨树、山楂树等经济林,一片片林地遥相辉映,把山村的四季渲染的生机盎然,一片祥和。
??我的父亲依旧居住在村东的那栋老屋里,即便他把院落和菜园收拾得多么干净利落,与西邻异姓谷四叔的新宅阔院相比,还是逊色了许多。我曾问拿退休金的父亲,是否把老屋也翻盖一回。老人家言说自己的时日不多,无须折腾。此事也就没人再敢提及了。
??谷四叔夫妇的日子过得不错,据说折子上有个几十万元,这话我信服。南山坡地上那片偌大的杏树林子,便是他和四婶的创收基地。六十多岁的人了,身板还都那么硬朗,他的身影总是忙忙碌碌的。阳鸟吐清音的春天,他在打药授粉;暖风熏人的初夏,他在除草卖杏;秋光潋滟的秋季,他在翻土施肥;瑞雪飘飞的正月,他在剪叉修枝。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带着四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疲惫脸上挂满微笑。
??每次回故乡看望父母,我都要到他的杏树林子里逗留许久。尤其是清明过后那一段时间,置身于花海,感觉自己就是杜牧,老家就是杏花村。
??两个月之后再去那里,仰卧在杏树底下,张开嘴,就可以吃到酸酸甜甜的杏儿。谷四叔种的杏个儿大、肉厚、酸甜适中,吃了之后总是令人回味无穷。套一句古诗,可以这样表达:“日啖杏儿十几颗,不辞长作乡下人”。
??我去逗留的时候,一向少言寡语的谷四叔便撂下手里的活计,抽着我递过去的香烟,满足地环视一番村庄,由衷地赞叹几声:“咱们的家该有多好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栽上一棵树,就是存折子呐!”
??谷四叔说的话不假,六月的北方,水果市场正是淡季,黄里透红的杏儿,最低价格一块五毛钱一斤,一千多棵树,谷四叔能够收入多少呢?
??与谷四叔相比,东院的凤山哥日子逊色了一些,但也算富足。并不是凤山哥没有脑瓜不灵手脚不勤,而是嫂子拖累了他。俗话说:“外有搂钱耙,家有装钱匣”。凤山嫂子不仅不懂经管财物,就连自己的生活自理都做不到,凤山哥活得比别人累。
??凤山哥比我仅大两岁,与我一起玩大的。他十几岁的时候没了母亲,父亲拉扯他和两个妹妹艰苦度日,凤山哥都二十五岁了,媳妇始终没有着落。直到我结婚几年之后,他才通知我回去喝喜。
??嫂子圆眼睛圆脸蛋,模样很打人儿,我曾吃醋一般说过她嫁给其貌不扬的凤山哥有些委屈,但听了我母亲的透漏的内部消息,我才明白嫂子为什么嫁给他。
??原来这位嫂子患有间歇性精神分裂症,发作起来,竟然脱光衣服不知羞丑。看着凤山哥满面春风的样子,我暗暗祝福嫂子健康到永久。然而,事非所愿,凤山哥结婚不到一年,嫂子因为一点小事,生了闷气,勾起了老冰排,一疯就是十几年。凤山哥没有气馁,一边侍弄农活,一边操持家务,家里的每一顿饭,他都精心去料理。夜阑人静,他困着眼睛,给嫂子洗脚擦身子,所以,疯嫂的子子总是干干净净的。
??儿子出世,凤山哥又当爹又当妈,一直拉扯到十八岁。尽管累得要死要活,但是,他从来不没有和老婆儿子发一次脾气。喝酒的时候,他跟我说,只要看见老婆孩子,他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力量,并没有觉得什么叫苦,什么叫累。
??暑假,我回去探望父亲,看见凤山嫂子已经能够帮助凤山哥干农活与打理家务了。也许是因病不知愁苦,也许是凤山哥照顾得太周到,四十岁的嫂子竟然白白胖胖像个三十岁的女人。他们的儿子,念了技工学校,在城里的一家大企业上班。凤山哥经常牵着的三头母牛,三年五个头地发展壮大起来,如今的凤山哥已是村里不大不小的养牛专业户了。
??或许,这些人的生活模式比较单一,生活内容过于单一,而我,却嫉妒得不得了。正因为这“单一”才使他们的生活更加细腻起来了。
??谷四叔的家产,城里人给五十万元他都没有舍得卖。我撺掇他:“您都这么大岁数了,买了家产进城吧,这样即能和在城里的儿子朝夕相处,又能享受现代化生活。”谷四叔一脸地不屑,回答说:“他和四婶不会习惯像城里老人那种生活的,与其在公园或小区里伸胳膊踢腿遛弯什么的,还不如在乡下干一些力所能及农活。
??我想,谷四叔是一个典型的以劳动为快乐的人,他的日子,不仅仅是创造和积累财富,在某种意义上讲,他对土地倾注了一生一世的热爱。
??凤山哥,他似乎不懂的更高层次更境界的男欢女爱。一个精神病人,能给他带来多少灵与肉的慰藉呢?十多年来,他不离不弃,以一种至真至善的心情诠释着夫妻间的爱与情。仔细想来,凤山哥才是男人中的男人!因为他始终坚持着做人的根本。
??春花秋果,老家的山是丰满朗润的。
??春去秋来,老家的人是安分守己的。
??恬淡的生活中,老家的人似乎没有更高的理想与奢求,没有人抱怨世态的炎凉,没有人慨叹人心的不古。每一次回老家,我都能找到一些平时安慰我的浮躁,让我对眼前的生活感到知足。安分守己有什么不好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热点

    • 宇寒月的报复生活
    • 一般会议记录的要点和内容
    • 阅《三国志》魏书笔记之六
    • 读一份无奈的悲伤
    • 沈阳故宫一日游
    • 一块手表
    • 小巷
    • 《咏柳》赏析
    • 不应该将文章与作者本人划等号
    ?? - ?? - ÝřŝžľŘÝź - TAGąęÇŠ - RSSśŠÔÄ - ??
    Copyright © 2004-2024 上海卓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