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届四中全会凸显政坛新风
来源:本站原创 责任编辑:栏目编辑 发表时间:2013-07-01 07:54 点击:次
民主务实创新
十六届四中全会短短的4天会期,高度体现了党中央自十六大以来所倡导和践行的民主、务实、创新之风。
从四中全会上,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政坛上具有开创性的一些新气象,比如:党中央第一次将全会的议题及有关内容事先自上而下地在全党一定范围广泛征求意见;第一次将全会文件稿征求意见的范围扩大到党的十六大代表;第一次科学概括了执政能力的内涵;第一次明确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和目标;鲜明地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这在世界各国执政党中是鲜见的;等等。
民主之风
四中全会是一次充分发扬民主的会议。
在确定全会议题这个环节发扬民主。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的根本性建设。当前,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因此,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就一直在思考和研究如何落实十六大提出的这一战略任务。
在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在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重温毛主席在建国前夕提出的“两个务必”。这表明,党中央对我们党的执政使命保持清醒的认识,对必须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保持清醒的认识。
2003年初,中央围绕贯彻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党的建设的任务,组织了7个专题调研,其中之一就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他6个专题也都与执政能力建设紧密联系。
在2004年初,中央又组织了7个调研组,分赴13个盛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中央部门,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调研的过程,本身就是发扬民主的过程。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中央于2004年4月向各盛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中央各部门发出通知,就四中全会的议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征求意见,特别是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解决哪些问题征求意见。参加征求意见的同志普遍认为,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问题作为四中全会的议题,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抓住了党的建设的关键,抓住了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重要结合点,反映了党心民心,体现了时代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在南京、长春、北京召开3个座谈会,听取意见。他还同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征求意见。曾庆红、贺国强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分赴各地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
重大决策广泛征求意见,是我们党的一个传统。但就全会议题在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十六届四中全会是第一次。
在文件稿形成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
为了起草好四中全会文件,中央成立了文件起草组,集中了方方面面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负责起草工作的中央领导同志充分发扬民主,让大家畅所欲言。从框架、提纲到初稿,历时7个多月,过程稿达20多个。
到7月底,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政治局先后讨论同意了初稿,决定就《决定》初稿在党内征求意见。7月31日,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征求意见的通知》。共向各省区市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民主党派及党外人士代表发出征求意见稿134份,向63位党内老同志发出征求意见稿,到8月18日全部得到反溃
普遍认为,《决定》征求意见稿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措施有力,逻辑严密、结构严谨、布局科学、文字简练,理论性、思想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是一个成熟的稿子。认为《决定》经全会审议通过后,将成为指导执政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凝聚党心民心、鼓舞斗志,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将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同时,各地各部门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共有2000多条,减去重复的意见后近1500条。负责起草工作的中央领导同志亲自主持召开了起草组全体会议,对这些修改意见逐一研究。经过认真消化和研究,
十六届四中全会短短的4天会期,高度体现了党中央自十六大以来所倡导和践行的民主、务实、创新之风。
从四中全会上,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政坛上具有开创性的一些新气象,比如:党中央第一次将全会的议题及有关内容事先自上而下地在全党一定范围广泛征求意见;第一次将全会文件稿征求意见的范围扩大到党的十六大代表;第一次科学概括了执政能力的内涵;第一次明确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和目标;鲜明地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这在世界各国执政党中是鲜见的;等等。
民主之风
四中全会是一次充分发扬民主的会议。
在确定全会议题这个环节发扬民主。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的根本性建设。当前,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因此,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就一直在思考和研究如何落实十六大提出的这一战略任务。
在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在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重温毛主席在建国前夕提出的“两个务必”。这表明,党中央对我们党的执政使命保持清醒的认识,对必须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保持清醒的认识。
2003年初,中央围绕贯彻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党的建设的任务,组织了7个专题调研,其中之一就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他6个专题也都与执政能力建设紧密联系。
在2004年初,中央又组织了7个调研组,分赴13个盛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中央部门,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调研的过程,本身就是发扬民主的过程。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中央于2004年4月向各盛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中央各部门发出通知,就四中全会的议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征求意见,特别是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解决哪些问题征求意见。参加征求意见的同志普遍认为,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问题作为四中全会的议题,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抓住了党的建设的关键,抓住了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重要结合点,反映了党心民心,体现了时代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在南京、长春、北京召开3个座谈会,听取意见。他还同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征求意见。曾庆红、贺国强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分赴各地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
重大决策广泛征求意见,是我们党的一个传统。但就全会议题在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十六届四中全会是第一次。
在文件稿形成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
为了起草好四中全会文件,中央成立了文件起草组,集中了方方面面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负责起草工作的中央领导同志充分发扬民主,让大家畅所欲言。从框架、提纲到初稿,历时7个多月,过程稿达20多个。
到7月底,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政治局先后讨论同意了初稿,决定就《决定》初稿在党内征求意见。7月31日,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征求意见的通知》。共向各省区市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民主党派及党外人士代表发出征求意见稿134份,向63位党内老同志发出征求意见稿,到8月18日全部得到反溃
普遍认为,《决定》征求意见稿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措施有力,逻辑严密、结构严谨、布局科学、文字简练,理论性、思想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是一个成熟的稿子。认为《决定》经全会审议通过后,将成为指导执政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凝聚党心民心、鼓舞斗志,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将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同时,各地各部门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共有2000多条,减去重复的意见后近1500条。负责起草工作的中央领导同志亲自主持召开了起草组全体会议,对这些修改意见逐一研究。经过认真消化和研究,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