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智问网络 发表时间:2013-11-10 20:13 点击:次
各位家长:
你们好!
首先感谢您的到来和这段日子里对学校和班级工作的支持!
在这短短的二十几天的时间里,虽然我没来得及与你们一一交流,甚至可能还不能把您跟孩子对上号,但我时时处处能感到你们对我工作的支持、理解和包容。开学的工作千头万绪,有时因为自己的疏忽,可能会忽略了孩子和家长的感受。比如那一天,童依琳和星月不小心撞了头,两个孩子都哭了,童依琳头上还起了个大包。我匆匆安慰了她们几句,事后也忘了跟家长联系。前天体育课上,李兴宇因为不小心,脸上擦破了一点皮,我也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还有一些孩子因为各种原因一开始不是很适应学校的生活,我也没来得及好好跟家长交流,这样的事肯定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再一次对你们的支持、理解和包容说一声:谢谢!相信随着孩子慢慢进入常规的学习和生活,我的工作会让你们更满意!
今晚,因为孩子,我们相聚在这里;今晚,为了孩子,我们相聚在这里。与在座的各位家长一样,我也有一个孩子正上一年级,因此,今天与你们坐在一起,跟以往的家长会相比,我感觉更亲切,更有话说。
首先,我希望跟大家达成一个共识: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给教师的建议》里指出:
“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做出多么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不能否认,有部分家长可能会这么想:我白天黑夜的忙,够累了,孩子交到学校,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了。下班回到家别再要我过问,晚上我想休息休息,周末我想放松放松。”如果你真这么想,那我就这样说了:“40分钟的课,堂堂我都好好上了;52份作业,本本我都认真看了,给定的教学任务我完成了,我也很累了。只要我对孩子是一视同仁的,有人考100分,你就没有理由为你孩子的不及格找我——原因肯定不在我这里,凭什么我要为你孩子多费心力?谁不疲倦?谁没有家?晚上,我也想休息休息。”当然我相信这样的家长为数不多。
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绝少具备了教育资格、教育能力和责任感的“人之父”、“人之母”。在他们看来,以为只要能生,能养,就拥有了权力,就对孩子有了莫大的恩情。在西方,哪一个有教养的中产之家的孩子,每晚不是在父母的读书声中入睡?由于中国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教传统,所以,教师提一点要求就诧异了,哪家的父母付出多些,就格外引人注目了——这是历史悠久的国情,也何尝不是耻辱! 同一重大事件,中国人表述为:“我出生在**年”。西方人则说:“于**年,我被出生了”——无疑他们是对的。每一个人的出生都是被动的,未经商量的,既然你如此武断地将一个生命带来,就应当为他负全责。
几星期下来,我看到绝大多数家长在用行动配合教师——在用爱心,和孩子一齐克服起步阶段的困难。孩子这一阶段的学习是艰辛的,这是一个爬坡的过程。一旦上了路,对于您的家庭、对于教师,都是一件幸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然要竭尽全力引领、帮助他们,如果再能得到家长的帮助,那孩子是多么幸福。相反,那些得不到父母应有关心的孩子,又是多么可怜。我统计了一下这几天家庭作业的反馈情况:9月12日,没有签名的有9个家长,签了名但没有评价的有 -------。9月13日,没有签名的也是9个,没有评价的有-------- 养育养育,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今天——父母责任更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抚养。
对于一些对孩子的作业没有回复的家长,我要说的是:不管具体原因是什么,哪怕是您陪他读了一个小时,“只是”忘记给孩子写评价——请您记住,您是成人,一次“家长作业”您都不能按时交来。想一想,您如何去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想一想,教师带动50多个孩子,是多么艰难;想一想,孩子的成长多么不易。
作业反馈中,如果我们能读到您孩子的个性和学习状态,读到您对教师的信任、期待、建议,和您强烈的责任感——那我们在工作上又怎敢有一丝懈怠?当然由于各种原因,我不敢奢望所有的人都能跟上。 不敢奢望跟上来的人,都能坚持到底。我能做的是,竭尽全力和问心无愧,一方面将份内之事圆满扎实地完成,竭尽全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另一方面为愿与孩子一起爬坡的家长指出努力方向。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突出表现。 起步阶段,重要的不是分数,而是学习兴趣和状态。家长——你有兴趣、在状态吗?
永远不要苛责孩子。如果你以为孩子不够聪明,问问自己遗传了什么;如果你以为孩子行为习惯不好,问问自己如何做的榜样。
曾经有一位家长问:“我们没有文化,没有能力帮助孩子怎么办?”
怎么办? 做孩子的同窗,跟着一起学吧!这不是在帮助孩子,这是在拯救你身为父母的尊严和威信——除此而外,别无他法。因为教师安排进度也好,组织复习也好,只能,也只应当从大多数孩子的需要出发。
对于所有为孩子实实在在在努力付出的家长,我要说的是:感谢过去几周的配合。相信你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深深知道:一年级学习内容其实不简单。孩子需要你的扶助——今天的扶,正是为了将来的不扶或者少扶,否则问题越累越多,差距越拉越大,孩子和你将不堪其苦。 我还要说的是:教师的一视同仁总是相对的。对于教育责任感特别强、“跟”得特别好的家长,教师对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别关注一些——这很公平。因为没有家庭配合,教师的努力全然是做无用功。
我要与大家谈的第二点是形成一种氛围:“定能生慧。静纳百川。”
“定能生慧。静纳百川。”“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这些古语告诉我们:静心——静气,对于渴望获得知识、拥有智慧的人来说, 是多么重要。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学习就是向世界汲取生命的能量。人们常用“海绵吸水”来形容一个人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而海绵,恰是柔软无声的。
爱吵爱闹,意味着一个人的心门是闭塞的。他的眼里只看见自己,他的耳朵只听见自己。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从生活、从书本有所吸纳和汲取? “聪明”——耳聪目明,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人的听觉、视觉习惯性地处于聆听和搜寻的状态。 聪明的孩子是很容易辨识的。根本不待考试,你只要注意他在人群中听人说话的神情就知道了——至于上课,他的专心致志,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所以,如果孩子爱吵爱闹,听不进别人说话,不要以为这只是个性有缺陷,这也是可忧的心智状态。
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 家长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孩子说话。 当你除了叫喊,不能引起孩子注意的时候,孩子已经被你训练成“很难对付的人”了。这样的孩子,到了学校,是不能期待教师的“和风细雨”对他产生作用的。 这段日子的常规教育我围绕一个中心词:“静”。讲课声音尽量小,学生读书要求用心但轻声。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书的孩子。我希望这样有意识的反复强调,能尽早让他们懂得静是好的。
我要说的第三点是养成一种习惯。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幼儿园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事实正是如此,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个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
一、好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事实正是如此,孩子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家里,父母应该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见另一张)
二、好习惯要在实践中培养
在实践中养成习惯,要不断身体力行,使习惯成自然。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的结果。美国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也就是说,教育孩子养成一种好习惯至少要21天的时间。
关于座位
每一届学生的家长里,总有几个直接或间接地要求老师让他的孩子坐在前面点,理由是孩子管不住自己。其实上课是否专心,同学是否友爱,你为一个孩子操心的,也是教师为了52人大班的安定团结而操心的!每一个孩子上课下课的表现,我比你们还在意呢!所以你们的过分担心,其实是对教师的不放心啊!家长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如果你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你就不会对孩子的座位那么过敏了。孩子如果在你认为不是很有利的外部环境下能安心学习,是不是说明他具有了比其他孩子更好的抗干扰的能力呢,这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吗?所以不管孩子坐在哪里,只要他能安心学习,你又担心什么呢?
最后给大家讲一则寓言故事
教育学家威廉?坎宁安说过这样一个寓言:
一个人正在沙漠里散步,突然,一个声音对他说:“捡一些卵石放在你的口袋里吧,明天你会又高兴又后悔的。”
这个人弯腰捡了一把卵石放进口袋。
第二天,当他将手伸进口袋时,他惊奇地发现口袋里放的不是卵石,而是钻石、绿宝石和红宝石。他感到非常高兴,不一会儿,他又感到非常后悔。他高兴的是自己拿了一些卵石,后悔的是,自己没有多拿一些。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家长今天怎样教育孩子,明天孩子就会成为怎样的人。习惯就像是那些卵石一样,你现在多培养孩子一些好习惯,明天的孩子就会得到钻石、绿宝石和红宝石。那时,作为家长的你,会和寓言里的这个人一样,又是高兴,又是后悔。高兴的是,你的孩子拥有一些良好的习惯,后悔的是,你其实还可以培养孩子更多的好习惯。所以,为什么不从今天开始为孩子多捡一些卵石呢?明天,这些卵石将变成孩子一生的财富,让他幸福一生。
你们好!
首先感谢您的到来和这段日子里对学校和班级工作的支持!
在这短短的二十几天的时间里,虽然我没来得及与你们一一交流,甚至可能还不能把您跟孩子对上号,但我时时处处能感到你们对我工作的支持、理解和包容。开学的工作千头万绪,有时因为自己的疏忽,可能会忽略了孩子和家长的感受。比如那一天,童依琳和星月不小心撞了头,两个孩子都哭了,童依琳头上还起了个大包。我匆匆安慰了她们几句,事后也忘了跟家长联系。前天体育课上,李兴宇因为不小心,脸上擦破了一点皮,我也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还有一些孩子因为各种原因一开始不是很适应学校的生活,我也没来得及好好跟家长交流,这样的事肯定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再一次对你们的支持、理解和包容说一声:谢谢!相信随着孩子慢慢进入常规的学习和生活,我的工作会让你们更满意!
今晚,因为孩子,我们相聚在这里;今晚,为了孩子,我们相聚在这里。与在座的各位家长一样,我也有一个孩子正上一年级,因此,今天与你们坐在一起,跟以往的家长会相比,我感觉更亲切,更有话说。
首先,我希望跟大家达成一个共识: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给教师的建议》里指出:
“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做出多么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不能否认,有部分家长可能会这么想:我白天黑夜的忙,够累了,孩子交到学校,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了。下班回到家别再要我过问,晚上我想休息休息,周末我想放松放松。”如果你真这么想,那我就这样说了:“40分钟的课,堂堂我都好好上了;52份作业,本本我都认真看了,给定的教学任务我完成了,我也很累了。只要我对孩子是一视同仁的,有人考100分,你就没有理由为你孩子的不及格找我——原因肯定不在我这里,凭什么我要为你孩子多费心力?谁不疲倦?谁没有家?晚上,我也想休息休息。”当然我相信这样的家长为数不多。
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绝少具备了教育资格、教育能力和责任感的“人之父”、“人之母”。在他们看来,以为只要能生,能养,就拥有了权力,就对孩子有了莫大的恩情。在西方,哪一个有教养的中产之家的孩子,每晚不是在父母的读书声中入睡?由于中国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教传统,所以,教师提一点要求就诧异了,哪家的父母付出多些,就格外引人注目了——这是历史悠久的国情,也何尝不是耻辱! 同一重大事件,中国人表述为:“我出生在**年”。西方人则说:“于**年,我被出生了”——无疑他们是对的。每一个人的出生都是被动的,未经商量的,既然你如此武断地将一个生命带来,就应当为他负全责。
几星期下来,我看到绝大多数家长在用行动配合教师——在用爱心,和孩子一齐克服起步阶段的困难。孩子这一阶段的学习是艰辛的,这是一个爬坡的过程。一旦上了路,对于您的家庭、对于教师,都是一件幸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然要竭尽全力引领、帮助他们,如果再能得到家长的帮助,那孩子是多么幸福。相反,那些得不到父母应有关心的孩子,又是多么可怜。我统计了一下这几天家庭作业的反馈情况:9月12日,没有签名的有9个家长,签了名但没有评价的有 -------。9月13日,没有签名的也是9个,没有评价的有-------- 养育养育,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今天——父母责任更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抚养。
对于一些对孩子的作业没有回复的家长,我要说的是:不管具体原因是什么,哪怕是您陪他读了一个小时,“只是”忘记给孩子写评价——请您记住,您是成人,一次“家长作业”您都不能按时交来。想一想,您如何去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想一想,教师带动50多个孩子,是多么艰难;想一想,孩子的成长多么不易。
作业反馈中,如果我们能读到您孩子的个性和学习状态,读到您对教师的信任、期待、建议,和您强烈的责任感——那我们在工作上又怎敢有一丝懈怠?当然由于各种原因,我不敢奢望所有的人都能跟上。 不敢奢望跟上来的人,都能坚持到底。我能做的是,竭尽全力和问心无愧,一方面将份内之事圆满扎实地完成,竭尽全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另一方面为愿与孩子一起爬坡的家长指出努力方向。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突出表现。 起步阶段,重要的不是分数,而是学习兴趣和状态。家长——你有兴趣、在状态吗?
永远不要苛责孩子。如果你以为孩子不够聪明,问问自己遗传了什么;如果你以为孩子行为习惯不好,问问自己如何做的榜样。
曾经有一位家长问:“我们没有文化,没有能力帮助孩子怎么办?”
怎么办? 做孩子的同窗,跟着一起学吧!这不是在帮助孩子,这是在拯救你身为父母的尊严和威信——除此而外,别无他法。因为教师安排进度也好,组织复习也好,只能,也只应当从大多数孩子的需要出发。
对于所有为孩子实实在在在努力付出的家长,我要说的是:感谢过去几周的配合。相信你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深深知道:一年级学习内容其实不简单。孩子需要你的扶助——今天的扶,正是为了将来的不扶或者少扶,否则问题越累越多,差距越拉越大,孩子和你将不堪其苦。 我还要说的是:教师的一视同仁总是相对的。对于教育责任感特别强、“跟”得特别好的家长,教师对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别关注一些——这很公平。因为没有家庭配合,教师的努力全然是做无用功。
我要与大家谈的第二点是形成一种氛围:“定能生慧。静纳百川。”
“定能生慧。静纳百川。”“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这些古语告诉我们:静心——静气,对于渴望获得知识、拥有智慧的人来说, 是多么重要。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学习就是向世界汲取生命的能量。人们常用“海绵吸水”来形容一个人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而海绵,恰是柔软无声的。
爱吵爱闹,意味着一个人的心门是闭塞的。他的眼里只看见自己,他的耳朵只听见自己。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从生活、从书本有所吸纳和汲取? “聪明”——耳聪目明,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人的听觉、视觉习惯性地处于聆听和搜寻的状态。 聪明的孩子是很容易辨识的。根本不待考试,你只要注意他在人群中听人说话的神情就知道了——至于上课,他的专心致志,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所以,如果孩子爱吵爱闹,听不进别人说话,不要以为这只是个性有缺陷,这也是可忧的心智状态。
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 家长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孩子说话。 当你除了叫喊,不能引起孩子注意的时候,孩子已经被你训练成“很难对付的人”了。这样的孩子,到了学校,是不能期待教师的“和风细雨”对他产生作用的。 这段日子的常规教育我围绕一个中心词:“静”。讲课声音尽量小,学生读书要求用心但轻声。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书的孩子。我希望这样有意识的反复强调,能尽早让他们懂得静是好的。
我要说的第三点是养成一种习惯。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幼儿园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事实正是如此,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个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
一、好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事实正是如此,孩子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家里,父母应该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见另一张)
二、好习惯要在实践中培养
在实践中养成习惯,要不断身体力行,使习惯成自然。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的结果。美国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也就是说,教育孩子养成一种好习惯至少要21天的时间。
关于座位
每一届学生的家长里,总有几个直接或间接地要求老师让他的孩子坐在前面点,理由是孩子管不住自己。其实上课是否专心,同学是否友爱,你为一个孩子操心的,也是教师为了52人大班的安定团结而操心的!每一个孩子上课下课的表现,我比你们还在意呢!所以你们的过分担心,其实是对教师的不放心啊!家长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如果你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你就不会对孩子的座位那么过敏了。孩子如果在你认为不是很有利的外部环境下能安心学习,是不是说明他具有了比其他孩子更好的抗干扰的能力呢,这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吗?所以不管孩子坐在哪里,只要他能安心学习,你又担心什么呢?
最后给大家讲一则寓言故事
教育学家威廉?坎宁安说过这样一个寓言:
一个人正在沙漠里散步,突然,一个声音对他说:“捡一些卵石放在你的口袋里吧,明天你会又高兴又后悔的。”
这个人弯腰捡了一把卵石放进口袋。
第二天,当他将手伸进口袋时,他惊奇地发现口袋里放的不是卵石,而是钻石、绿宝石和红宝石。他感到非常高兴,不一会儿,他又感到非常后悔。他高兴的是自己拿了一些卵石,后悔的是,自己没有多拿一些。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家长今天怎样教育孩子,明天孩子就会成为怎样的人。习惯就像是那些卵石一样,你现在多培养孩子一些好习惯,明天的孩子就会得到钻石、绿宝石和红宝石。那时,作为家长的你,会和寓言里的这个人一样,又是高兴,又是后悔。高兴的是,你的孩子拥有一些良好的习惯,后悔的是,你其实还可以培养孩子更多的好习惯。所以,为什么不从今天开始为孩子多捡一些卵石呢?明天,这些卵石将变成孩子一生的财富,让他幸福一生。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