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A(考试大致内容)
考试大致内容,答案不完善,仅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过程及其机制、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过程及其机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相互关系的规律性的科学
1、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 科学
2、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围绕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过程而发展的。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等三中活动交织在一起
3、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从新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二章: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理解:
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与弗洛伊德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心理发展的辩证观
识记: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
年龄特征:
第三章:儿童认知的发展
认知:
感觉: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观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知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观,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不仅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而且伴随着心理过程的始终。
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思维:
记忆:记忆是人脑对经历的事物的反应,它由识记、保持、再现(回忆或再认)三个环节构成。
1、 学习活动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习活动增强了小学儿童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和心理活动的有意性、自觉性
学习活动促使小学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不断发展和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2、 小学儿童注意有意性的发展
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不要由于某种不必要的教具、事物等无关问题,而把儿童的注意引向不必要的方向去。 (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对小学低年级儿童,观察其外显行为,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引导方式、课堂组织。(活动过程的组织合理有效)
3、 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有观察力的人善于发现对象本质的、典型的却不太显著的特征。
观察能力是小学儿童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小学儿童识记的特点
由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转化
由机械识记为主向意义识记为主转化
5、 小学儿童保持的特点
保持材料由偏重于具体类型发展到抽象类型
保持时以视觉加工为主
逐渐使用复述策略来保持信息
6、 小学儿童回忆的特点
从不会搜索和追忆向开始会搜索和追忆发展
从不会评价自己的回忆向学会自我评价发展
7、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具体性;转折期;不平衡性
第四章: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道德感推动人把自己的精力用于有益的活动,做出高尚德行为
理智感:人们在认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足是否相联系
美感:人运用一定的审美标准对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
人际关系:人与人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皮格马利翁效应:
自我意识:
性格: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理解:
1、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展
2、小学儿童理智感的发展
3、班集体的形成阶段:松散阶段;凝聚阶段;形成阶段;优化阶段
识记:
1、 小学儿童情感的培养:提高认识;创设情境;培养调控情绪的能力
2、 小学儿童友谊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3-7岁):不稳定阶段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阶段
第四阶段(9-15岁):亲密共享阶段
第五阶段(12岁开始):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3、 小学儿童择友的特点:同质性;趋上性
4、 小学儿童自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