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国际经验,推动我国高校的教育改革
【摘 要】望眼世界,现代高校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先进的世界科技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成为有良好道德修养和文明行为的新世界人。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高校,就要树立新思想,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以活动教学为中心的学生发展观,以适应世界的需求。
【关键词】学习者 教育 教育主体 能力 活动教学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需要具备各种能力的能够适应世界发展需求的各种人才,这不得不对各国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问题。纵观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发展轨迹与特点,现代教育有两个基本的发展趋势:其一是越来越人性化,以学生为本(即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中心),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其二是越来越全球一体化,也即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世界越来越需要具备各种较强能力的人才。因此,为了适应世界,我国各高校就应该树立新思想,推动教育教学的新改革。
一、望眼世界教育,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
在全世界都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各国高校尤其开始重视人的发展(即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国高校应确立以人为本(即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大力推进各高校的教育改革。
我国高校教育也应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即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基础上,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中心,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建立和谐的教学物理环境,从而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理念。我国新课改的目的是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良好消化和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重视的是人的发展,改变传统的以灌物为主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自主地消化知识,使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人,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被激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融入到学习的海洋中去汲取营养。
二、应世界趋势,打造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
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培养人才的根本在教育。通过改革高校教育,是国家培养适应世界需求、具有较强综合能力人才的能力。我国高校的教育改革应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打造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
第一,高校应培养具有较强教育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教师应改“翻译式”、“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为“启发式”、“诱导式”和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的“研究式”,使之形成一种全面系统的教育教学思想体系,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应具备优异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较强的现代教学能力和较强的教育管理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师顺利从事教学活动,出色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功。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从单纯的语言知识观转向言语能力观和创新智慧观。只有树立了新理念,才能在教育教学上体现优势。高校教师要树立“教师不但是教学理论的使用者,而且还是教学理论的创造者”之思想,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从事与教学相关的教学研究活动,以
第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高校教师要倡导自主性学习,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能够体验、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其合作交流意识。要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爱、学有所思、学有所长,真正为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学生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做到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意见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错误让学生改。 三、总结世界教学经验,确立以活动教学为中心的学生发展观
当西方大多数国家即将迈入教育现代化的下一个百年时,我国现行教育却仍在承受着以赫尔巴特、凯洛夫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束服,其种种弊端在实践中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教学就认识而认识,从书本到书本,认识与实践分离,学校严重脱离社会与生活,重视学生的学习,轻视学生的活动与生活,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忽视学生主动的、积极的思维参与,轻视大量的、对于学生发展密不可少的实践性活动,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作为一个被动的“认知体”而存在。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使学生的认识发展存在极大的局限,人格养成上存在严重的缺陷,严重缺乏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缺乏创造性、独立性、自信心,合作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等等。这种现状是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极不适应的,同时更难以满足未来21世纪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主体性、创造性人才的要求。
要切实改变学生被动发展的处境,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就需要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来一场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