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现象的透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年学生引发的心理问题也在逐步增多,尤其是心理危机现象表现较为突出。这就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为了更好地完成高等学校的教育任务,促进青年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就要对引发心理危机的原因进行深入的透析,以此寻找到相应的对策。从而对青年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积极有效地干预。
关键词:心理困惑 自杀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咨询
0 引言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现阶段主要表现出了,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利益格局差距加深。随着急剧的社会变迁引发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增多。大学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也极大的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都有了机会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同时大学生们也渐渐走出了“天之骄子”和“栋梁之才”的神话,回归到了现实生活中来。大学生活也不再是梦想之旅,而是更多地承载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虽然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知晓马加爵曾经走过的心路历程和经历的心理危机,无法知晓一个不能自救的人是如何走向一条不归路的。但这个事件留给世人的是无尽的警醒和反思。而令我们感到更为遗憾的是,马加爵这样的极端案例在高校中绝非个别现象。
在某项对大学生的调查发现,“至今为止,你曾想过自杀吗?”的回答,有75%的人回答“有过”。
在贵阳地区的某高校,近几年来,每年都有学生跳楼自杀,被学生戏称为“伞兵部队”。
自杀,是一种有意识地自愿结束自己生命的异常行为。近年来,自杀犹如恶性传染病一样在高校流行,是什么原因使得青年学生对自己及对他人的生命如此漠视?这就成为了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一个新课题。与此同时心理危机,这个不曾为人们熟悉的词汇也渐渐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心理危机,它是个体运用寻常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而陷于极度的焦虑、抑郁、甚至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一种状态。而心理危机的产生、发展及激化则经历着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过程,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经历过心理危机,但现实中不是每一次心理危机就必然会导致极端行为。事实上,危机也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神秘,它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边,甚至正存在于我们内心。如一次考试的失利而颓废消沉、一次失恋而一蹶不振等现象。客观的看,没有人可以和危机绝缘,即使是一个心理素质健全,受过良好心理训练的人也不可能终身免于危机的困扰。但在现实中不同的是,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或专业帮助,顺利度过了危机而获得成长,而少数学生却在危机中陷入了困境甚至绝境,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1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
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看到,尽管大学生是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但大学生本身对心理危机的认识并不明了,甚至存在很多误解,如心理危机是一种精神疾病,正常人不会陷入心理危机等。那么对大学生进行危机认知教育,及青年学生心理危机防治的有关知识就成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目的就是要防患于未然。使学生具有正常、健康的心理素质,能自如的应对客观世界的变化。这首先就要
1.1 环境不适
环境不适,在大学的新生中反应较为普遍。尤其是初次离家过集体生活的同学都需要经历一个从不适应到逐步适应的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从小受溺爱或过度保护的人,性格孤僻。内向或暴戾的人不易合群,就难以适应生活的变化,在孤独感,无助感的折磨下,个别人容易选择轻生。
1.2 学习的压力
近年来,青年学生因学习压力加大而轻生的事例也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名牌大学,这类情况更较为多见。高中毕业后。由于学习成绩优秀而被重点大学录取他们被低年级的同学视为榜样。荣誉的光环笼罩着他们,反而形似一种桎梏。但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的不适应或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学习兴趣,思维方式相抵触的一些原因,部分同学的学习成绩明显滞后,甚至面临留级,休学等现实。涉世不深,心理上缺乏承受能力的年轻人,一时想不开往往挺而走险,结束自己本可再度辉煌的生命。
1.3 心理障碍的加重
在许多青年学生自杀的案例中,我们稍加注意也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案例是源于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这些疾病的起因很多是在少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