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考试内容
来源:本站原创 责任编辑:栏目编辑 发表时间:2013-07-01 19:44 点击:次
一、社会心理学诞生初期的三种形态(核心内容)
1.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源于黑格尔的“客观精神”:
个体意识←社会意识(即群体心理,从一个群体的语言、风俗、宗教、神话、法律中表现出来)
拉扎勒斯和斯坦达尔创办《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发表《民族心理学序言》:从语言、风俗、宗教、神话、法律等角度专心理学的方法探讨一定民族的社会心理现象,揭示民族精神运动的规律。民族心理学在社会科学中流行
1900—1920年冯特出版《民族心理学》:以为民族精神是个体意识的创造性综合,了解民族形式是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途径,剖析一个民族的语汇和文法能揭示这个民族的心理素质。
意义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心理现象,使传统心理学摆脱孤立研究人的心理的境况。
2、从社会心理学态度研究民族文化,将个人发展与客观文化因素紧密结合起来。
3、将研究的重心集中在对社会心理现象的分析而非孤立分析人的心理因素。-----→转向民族文化的比较研究
2、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群众心理学是是法国早期社会学的直接产物。以群众心理为研究对象,对群众和公众的时尚、风俗、***、传说等社会现象所表现出的共同行为进行研究,以为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共同心理现象是由于暗示和模仿的结果。用暗示和模仿解释人的一切社会行为和心理特征。
代表理论有:古斯塔夫·雷朋的“暗示说”
加布里尔·塔尔德的“模仿说”
3、英国的本能心理学:麦独孤
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麦独孤。1908年他在《社会心理学导论》一书中,探讨了个体行为的动力题目。
他以为本能是一切社会行为的基础。而作为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本能影响一个人对社会的熟悉、爱好、情操、行为,可以组成一连串的社会心理特征。
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了诸如求食、拒尽、求新、逃避、斗争、性及生殖、母爱、合群、支配、服从、创造、建设等18种本能,并以为从这些本能中可以衍生出全部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
二、本土社会心理学的背景、内容和意义(书本64-65页,没有意义)
1、社会背景
(1)学科发展的不平衡状态:美国社会心理学作为主流构成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世界,处于学科影响的中心;作为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生产国,第二及第三世界输出这些知识,而同时又很少受后者的影响。三个世界在天生及传播心理学知识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并终极界定了主流心理学的形态。
(2)学科发展的独特性: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被公以为依附于具体国别的社会文化传统,主旨是为了处理及解释具体国别的社会题目及社会现实。因此,单纯的学术引进无助于学科发展。纯粹学术发展水平上的不平衡又被蒙上一层有关具体国别文化优劣的意识形态之争。于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学科霸权及反霸权就构成社会心理学的世界图景:中心与边沿之争。
(3).文化意识形态的斗争:正由于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依附于具体国别的社会文化传统,因此,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水平有被蒙上具体国家文化优劣的文化意识形态的斗争。第二及第三世界的社会心理学家在自我意识上面临剧烈的挑战,这种不满情绪,对那些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的国家和地区来说可能更为强烈。
2、本土化运动内容
(1)是反思和批判西方心理学;
(2)是挖掘和整理本土的传统心理学资源;
(3)是创立和建设本土的科学心理学。
3、意义
对学科霸权的反叛,本土社会心理学的兴起
三、什么事社会化?(写时蓉化的那条)
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文化,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把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成为一个社会成员的过程,就叫做社会化。―――时蓉华
四、社会化的内容(5条)
(一)基本社会生活技能社会化―――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
生活技能社会化:---学习日常生活常识和把握生活适应技能,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
穿衣、吃饭、说话以及进一步的饮食习惯家庭生活规矩、待人接物的礼节等,目的是使其今后能更好的独立自主地生活。
职业技能的社会化 :把握参与社会劳动所必须的各种职业技能,才可能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才可能在社会生活中正常地生存下往,并按照社会的需要发展自己。
(二)行为规范社会化―――社会化的标志
1.社会规范,即社会向全体成员提出的要求人们遵循的行为准则.它表现为法律、道德、风俗等不同的方面。个体只有遵守行为规范才能为社会接纳,与社会***共处,成为一个社会的人。
2.行为规范社会化是个体通过学习和实践,将社会行为规范内化并用以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调整个人、团体、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适应
1.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源于黑格尔的“客观精神”:
个体意识←社会意识(即群体心理,从一个群体的语言、风俗、宗教、神话、法律中表现出来)
拉扎勒斯和斯坦达尔创办《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发表《民族心理学序言》:从语言、风俗、宗教、神话、法律等角度专心理学的方法探讨一定民族的社会心理现象,揭示民族精神运动的规律。民族心理学在社会科学中流行
1900—1920年冯特出版《民族心理学》:以为民族精神是个体意识的创造性综合,了解民族形式是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途径,剖析一个民族的语汇和文法能揭示这个民族的心理素质。
意义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心理现象,使传统心理学摆脱孤立研究人的心理的境况。
2、从社会心理学态度研究民族文化,将个人发展与客观文化因素紧密结合起来。
3、将研究的重心集中在对社会心理现象的分析而非孤立分析人的心理因素。-----→转向民族文化的比较研究
2、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群众心理学是是法国早期社会学的直接产物。以群众心理为研究对象,对群众和公众的时尚、风俗、***、传说等社会现象所表现出的共同行为进行研究,以为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共同心理现象是由于暗示和模仿的结果。用暗示和模仿解释人的一切社会行为和心理特征。
代表理论有:古斯塔夫·雷朋的“暗示说”
加布里尔·塔尔德的“模仿说”
3、英国的本能心理学:麦独孤
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麦独孤。1908年他在《社会心理学导论》一书中,探讨了个体行为的动力题目。
他以为本能是一切社会行为的基础。而作为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本能影响一个人对社会的熟悉、爱好、情操、行为,可以组成一连串的社会心理特征。
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了诸如求食、拒尽、求新、逃避、斗争、性及生殖、母爱、合群、支配、服从、创造、建设等18种本能,并以为从这些本能中可以衍生出全部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
二、本土社会心理学的背景、内容和意义(书本64-65页,没有意义)
1、社会背景
(1)学科发展的不平衡状态:美国社会心理学作为主流构成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世界,处于学科影响的中心;作为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生产国,第二及第三世界输出这些知识,而同时又很少受后者的影响。三个世界在天生及传播心理学知识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并终极界定了主流心理学的形态。
(2)学科发展的独特性: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被公以为依附于具体国别的社会文化传统,主旨是为了处理及解释具体国别的社会题目及社会现实。因此,单纯的学术引进无助于学科发展。纯粹学术发展水平上的不平衡又被蒙上一层有关具体国别文化优劣的意识形态之争。于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学科霸权及反霸权就构成社会心理学的世界图景:中心与边沿之争。
(3).文化意识形态的斗争:正由于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依附于具体国别的社会文化传统,因此,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水平有被蒙上具体国家文化优劣的文化意识形态的斗争。第二及第三世界的社会心理学家在自我意识上面临剧烈的挑战,这种不满情绪,对那些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的国家和地区来说可能更为强烈。
2、本土化运动内容
(1)是反思和批判西方心理学;
(2)是挖掘和整理本土的传统心理学资源;
(3)是创立和建设本土的科学心理学。
3、意义
对学科霸权的反叛,本土社会心理学的兴起
三、什么事社会化?(写时蓉化的那条)
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文化,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把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成为一个社会成员的过程,就叫做社会化。―――时蓉华
四、社会化的内容(5条)
(一)基本社会生活技能社会化―――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
生活技能社会化:---学习日常生活常识和把握生活适应技能,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
穿衣、吃饭、说话以及进一步的饮食习惯家庭生活规矩、待人接物的礼节等,目的是使其今后能更好的独立自主地生活。
职业技能的社会化 :把握参与社会劳动所必须的各种职业技能,才可能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才可能在社会生活中正常地生存下往,并按照社会的需要发展自己。
(二)行为规范社会化―――社会化的标志
1.社会规范,即社会向全体成员提出的要求人们遵循的行为准则.它表现为法律、道德、风俗等不同的方面。个体只有遵守行为规范才能为社会接纳,与社会***共处,成为一个社会的人。
2.行为规范社会化是个体通过学习和实践,将社会行为规范内化并用以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调整个人、团体、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适应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