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习成绩优秀学生的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
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实践中,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往往把学习有困难、成绩落后的学生作为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疏导的主要对象,帮助他们战胜困难,树立信心,走出困境,而对那些平时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总以为他们觉悟高,表现好,能自己管理自己,平时是关心学习、交代工作多,很少与之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和深层次的沟通,很少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及其心理波动,显得过于放心,甚至有些放任。但是,这部分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实际上也存在着很多心理上的问题和困惑,其成长道路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同样需要老师去全面地关心和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在成才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健。
一、学习成绩优异学生的心理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析,成绩优异的学生的心理状况虽然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心理活动丰富多彩,各有特点,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
1.自信心强,但往往比较自负,甚至目中无人。
成绩好的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喝彩声中,听多了表扬和鼓励,往往自我感觉很好,因此,有时候会对家长的语重心长的教育不以为然,认为太罗嗦,面对老师善意的批评会产生抵触,认为是小题大做;对其他同学的想法和意见不屑一顾。认为太幼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轻视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掌握,有时会流露出压烦情绪等等。在与老师特别是和同学的交往中,会表现出有点漫不经心。
2.学习情感比较饱满,但易发生心理波动,情绪化明显。经不起挫折。
由于考试成绩好,学习有成就感,成绩好的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期望值都很高。对学习的兴趣较浓,上课能踊跃发言,积极思考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但遇到生活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往往会对他们的心理和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在家里跟父母亲发生了一点分歧,在学校和同学产生了一点摩擦,或者一次考试的失利,老师的一次不经意的批评等等,都可能引发他们较大的心理波动,影响他们的情绪。显得有些消极和沉闷。
3.个人活动能力强,但集体合作精神不够,容易我行我素。
这部分学生的感知能力、应变能力、开展班级工作的能力和号召力都较强,但除了少数几位班干部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较积极外,有一部分成绩好的学生,一方面会觉得自己被班主任冷落了,没受重用,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对那些集体活动不感兴趣,不想甚至不肖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或合作共事,不能在集体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自己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
4.有一定的拼搏精神,但嫉妒心理往往较严重,缺乏友好竞争,共同进步的良好心态。
凭着强烈的自尊心和争强好胜的心理,通过努力,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些成绩好的学生容易产生唯我独尊的思想,容不得别人胜过自己,对同学之间竞争的理解发生了偏差,认为竞争的结果非胜即败,缺乏“双赢”的理念和心态。表现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崇尚个人奋斗,不愿意过多与同学交流、探讨,一旦被他人超越,则耿耿于怀,心理不平衡,乃至产生怨恨思想,嫉妒心较强。
5.成绩优秀,有一种优越感,但关注社会、关注他人的热情不够。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们的普遍心理,也是人之常情,但有的学生的父母、亲友不恰当地施加压力,灌输一些诸如学习为了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升官发财的思想,再加上有的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的不正确的偏爱,使学生的上进心中掺杂了许多自私自利的思想成分,自觉不自觉地认为,只要学习好,成绩优,其他一切都无所谓,抱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古训不放,这样的人,往往对社会,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漠然置之,对集体的兴衰和他人的冷暖毫无挂念,将来走上社会后,也难有大的作为,于国于民不可能有较大的贡献。
二.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1.树立平等意识,保持一颗平常心。
平等意识是现代人的一种最重要的思想意识,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一是老师在思想上有偏信偏爱,对他们的成绩大加赞扬,对他们的缺点或错误,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即使批评,也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不触及思想实质问题,二是同学们也因为其成绩好,而羡慕甚至崇拜他们,从而,养成其身上有一股骄狂霸气。因此,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平时的教学教育活动中,一定要抱着“一视同仁”的心态,客观而全面地分析对待学习先进的同学,对其成绩不抹杀,对其缺点不掩盖,不护短,爱之有度,严之有格,既满足他们的荣誉感,又扫除他们的优越感,帮助其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能与同学平等相待,友好相处;老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认识到其他同学的特长和技能,认识到与人合作的重要和乐趣,得到全面而健康的成熟的心理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