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文章中心 > 精品文摘 > 精品摘录

也谈名人之死

来源:网络收集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7-01 04:39 点击:

名人死是新闻,凡人死是哀伤,现实也。
  最近名人多死,如近几年娱乐圈的几个大腕先后英年早逝。名人七十去世也是早逝,但不能算是夭折。不管什么时候去世都是悲哀的,但什么都能改变就是死改变不了,实属人类的悲哀。因为名人是国家的才财富,财富越多越好,作为名人最好不死才好来。
  名人死是新闻,名人一死就吵得纷纷扬扬,街头的议论,巷尾的凄凄,是悲哀。原因是名人之死首先有新闻效应,大报小报,广播电视,新闻类趣事类的报道便使众人皆知之,并且报道之细越来越事无前例了:如,是猝死还是慢慢地降温的。吊丧期间家里去了些什么名人,谁谁谁被挡在门外,怎么样拿着什么花等等。现在更细,名人家在哪条街,别墅值多少钱,财产怎么分配。离婚前有几个情人离婚后有几个,是否独身,什么人去送葬……
  这是因为读者对名人崇拜,都想知道他们是如何生活的。这些事往往只有死了后才予以报道。如果在引起财产家庭纠纷,经济学家们就上升到经济理论了,高兴了来一篇《家庭财产二次分配对社会总资源配置的影响》那就不是一般老百姓所关心的事了。
  其实人都是一样的,生来者,死去者也。这又让我想起了印度一位诗人在他的一篇散文诗里的一句话:凡人和皇帝的区别就在于凡人吃饭用的是泥碗皇帝吃饭用的是金碗。精辟也!
  其实名人之死也是一种悲哀,只是一种新闻性的悲哀。
  凡人死了,没有报道的,死了就死了,知道的范围也只不过就是亲朋好友的圈子。亲朋好友帮着处理了后事就了事了,表现出人活着就着么些事。哭得是真哭,不哭的也不用装样。因为没有报道就没有成为新闻。
  但假设媒体报道了(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就比一样了:有意见的会骂,没有意见的会猜测:怎么报道他或她?是位穷人就说是穷死的,是为富人就说是撑死的等等云云。我看不要报道,反正没有资助的,对于凡人死了还成了饭后谈资,就悲也不悲了。
  名人和凡人都是一个生命体,生死是自然规律。要想晚死几天就要注重健康,有规律的生活,恬淡对待人生,豁达对待同类,善待一切生灵;别太劳累,有房有车足矣,没有也自足没饿死;一夫一妻制,懂得性亏则亡,合家欢乐。为了长寿些,我送大家一句话不是我说的,是淳一法师说的:看透就是彼岸,放下即得自在。
  我今天似乎有病,啰嗦来啰嗦去,再啰嗦一句:凡人和名人一样的一样,用鲁迅的一句话结束:人死了,亲戚或余悲,他人即一歌,托体于山阿了。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热点

      • 宇寒月的报复生活
      • 一般会议记录的要点和内容
      • 阅《三国志》魏书笔记之六
      • 读一份无奈的悲伤
      • 沈阳故宫一日游
      • 一块手表
      • 小巷
      • 《咏柳》赏析
      • 不应该将文章与作者本人划等号
      ?? - ?? - ÝřŝžľŘÝź - TAGąęÇŠ - RSSśŠÔÄ - ??
      Copyright © 2004-2024 上海卓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