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文章:时明德的三个角色
编者按:值洛阳师院与各大新闻媒体联谊会召开之际,河南教育(高教版)记者李见新来到我校,在联谊会召开间隙采访了院长时明德教授。近日,河南教育(高教版)第11期“领跑”栏目发表署名文章:“时明德的三个角色”。全文报道如下:
时明德的三个角色
□本刊记者 李见新
时明德的头衔很多:洛阳师范学院院长,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西部地区教育顾问,中国逻辑学会理事,河南省逻辑学会会长,河南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河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学位委员会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等等。
但在时明德看来,他最重要的角色是教师,给学生上好课是他最重要的职责。他同时强调,无论是做教师还是担任领导,都要力争成为“专家型”,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学校的发展。
教 师
1982年7月,从河南大学政治教育系毕业后,时明德到信阳师院政治系任逻辑学教师。教学中,他勤奋敬业,刻苦钻研,很快成为系里的教学骨干。为提升自身水平,1983年9月,时明德到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逻辑专修班学习;2004年10月,他到加拿大多伦多参加约克大学、多伦多大学商务管理项目的学习研究工作。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时明德成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学术成果丰厚的知名教授。
时明德先后给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讲授《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演讲与口才》《逻辑方法论》《思维方法论》等课程。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内容枯燥难懂。时明德讲课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语言风趣幽默,教学方法灵活,既注意把高度抽象的逻辑理论问题与新鲜的生活事例相结合,又注意把最新的学科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使逻辑课成了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在他的教育和引导下,不少学生喜欢上了逻辑学。他教过的学生先后有20多人考取重点大学的逻辑学研究生,其中又有5人考取逻辑学博士研究生,有的已经成为大学教授。
从1987年起,时明德陆续承担了各种行政工作,但无论工作再忙,他仍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学生传道授业,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敬。在教学过程中,他既教书又育人,始终重视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学生们受益于他的循循善诱和耐心指导,都十分乐意与他谈心。他对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既严格要求又耐心指导,亲自听他们讲课,要求他们定期汇报学习、科研的进展情况;经常深入到实习基地和课堂听课,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如今,时明德培养出的学生以及辅导过的教师大多都成了具有独立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教学骨干。
时明德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他坚持“做教师就一定要把课上好”。为此,备课时,他总是精益求精,反复推敲和练习,直到达到最佳效果为止;他通过启发教学、讲故事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枯燥的逻辑课变得轻松有趣。“我1993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2006年荣获‘河南省教学名师’和‘河南省优秀专家’都与讲课有关。作为一名教师,把课上好是我的首要职责。”
谈起自己26年的从教生涯,时明德深深地感受到,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当一名好教师并不容易,要想成为一名好教师,必须努力把做到三点:一要热爱教师职业,二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三要掌握教学艺术和技巧。
专 家
时明德是有名的逻辑学专家,他在逻辑学方面的研究走在了河南省乃至全国的前列,逻辑学不仅是他的专业方向,更是他的立身之本。
他结合教学实践,深入研究概念、语词、词项之间的关系,研究逻辑规律的适用范围,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既善于与时俱进,又长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因此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8部,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其中,《普通逻辑概论》一书较早提出了“整合理论体系”和“适度引进现代逻辑的内容”的观点,丰富了我国逻辑学教学理论体系,促进了逻辑学教学改革,为我国高等学校的逻辑学教学和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该书先后被国内30余所高校选作教材使用。《基础逻辑》一书在河南省教育厅首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奖活动中被评为著作类二等奖;《差距与公平——河南省贫富差距问题研究》一书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分别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优秀著作一等奖。
2003年,时明德考取了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生。2006年,博士毕业时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中国教学型大学的定位与发展研究》,这个选题是他自1982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他的这篇20多万字的毕业论文,在毕业答辩时被破例评为“优秀”。他的导师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邓明然教授认为,该论文探讨了教学型大学战略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我国教学型大学战略管理的基本过程,提出了品牌经营战略、特色发展战略、和谐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