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师德心得体会 师德修养心得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 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 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 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 因此, 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而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魂"。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 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 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 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 既是师德的规范, 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在学生心目中, 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 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而师爱则是师德的灵魂。
"师爱", 是师德的核心, 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 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 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 就会"亲其师", 从而"信其道",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 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 师爱就是师魂。教育爱是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核心"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 "是对孩子的爱。这是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句话。所以, 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 是一切优秀教师最为珍惜的一笔精神财富。教师对学生的爱, 可以称之为教育爱, 这种爱, 区别于父母子女之爱, 兄弟手足之爱、亲朋好友之爱, 他不是出自任何形式的个人需求, 而是体现着社会发展寄予教师的重托。教育爱包容着极为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 可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亲近感, 一种理解感, 一种期望感以及教师愿意为学生的成长而努力奉献的热忱。
职业理想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是推动人们朝着职业生涯的高层次不断攀登的强大动力, 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二者相互关联, 密不可分, 职业理想中的方向意识、价值意识、责任意识, 本身就是人的道德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一个人全部职业道德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调查中我们看到, 青年教师中绝大多数是爱岗敬业的, 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精神面貌是积极向上的, 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是正确的,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下, 当必须坚定正确的社会信念。以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为已任的教师, 其职业理想向来是与自身的社会信念相互交融的, 为了树立"托起驾驭中华腾飞一代新人的职业理想, 教师自己就必须具备为中华腾飞而不懈奋斗的社会信念, 教师只有确立了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他的职业理想才会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和宏远的奋斗目标。
教育思想, 也可以称之为教育观, 即是一个人对教育所持有的根本观点, 在不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 教师所形成的职业理想也是大不相同, 甚至是针锋相
对的, 当前我们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必须克服错误教育思想, 特别是"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这种片面追求考试分数的错误教育思想, 教师就变成一名"指导学生考试的专家"给教育实践带来了种种负效应。为此, 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时, 必须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要求和学生成长内在规律来提高学生的素质, 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既符合教育的本义和宗旨, 又符合我国社会生活的实际, 只有这种素质教育思想, 才是唯一的正确的、科学的教育思想。教师作为一种特殊职业, 其社会作用是巨大而又深远, 但日常工作却是平平凡凡、默默无闻的, 在这里没有显赫一时的财富和权力, 没有令人羡慕的荣耀和名声, 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 只有一颗热爱和忠诚于教育事业的心, 是一颗教师崇高职业理想最闪亮的星。但是提倡奉献精神并不是否定人的正当利益和幸福, 邓小平同志指出:"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 如果只讲奉献精神, 不讲物质利益, 那就是唯心论"。一个人只有在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中作出了奉献的人, 才能充分感受到自身力量的强大和充实, 体会到人生真正意义和价值, 才会感到幸福感, 所以在素质教育前提下, 提倡奉献精神与肯定人们的利益和幸福决不是相互矛盾的, 而是相辅相成的。遵循正确的教书育人方向是师德建设的核心
教师教书育人的行为应当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这样才能有效地克服和防止"应试教育"倾向下种种消极后果, 这里所说的方向是党中央已经确定的素质教育方向, 要求教师的一切教书育人行为紧紧围绕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这一根本目的来展开, 这是把握正确的教育育人方向的关键。保证素质教育下教书育人的正确方向, 归根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