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网络培训心得
一、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发展, 教学效率也越高。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教育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教育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 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我所在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如下特点:总体建设水平领先, 资金相对充裕;资源建设是下一步的重点;信息化意识相对成熟, 更看重厂商的服务能力。今后,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是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以及教育资源都从重视教, 重视管理到重视学生学转变。
2、是从信息技术向教育回归。
3、是以硬件建设为主转到以应用建设为主。
4、是逐步提升教育信息系统、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
5、是教育信息化标准将进一步普及。
当然, 我们可以分别从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加以考察。从技术上看,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多媒化使得信媒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 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我们把教育信息化看作是一个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信息化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教材多媒化:教材多媒化就是利用多媒体, 特别是超媒体技术, 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材和工具书变成多媒体化, 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 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象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例如儿童多媒体学习软件。
2、资源全球化:利用网络, 特别是Internet, 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 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网上的教育资源有许多类型, 包括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图书馆、虚拟软件库、新闻组等。
3、教学个性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为了做到这一点, 学生个性的测定, 特别是认知方式的检测, 将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研究课题。
4、学习自主化:由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 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向。事实上, 超文本/超媒体之类的电子教材已经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5、活动合作化:通过合作方式进行学习活动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在支持合作学习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 其形式包括通过计算机合作(网上合作学习);在计算机面前合作(如小组作业);与计算机合作(计算机扮演学生同伴角色)。
6、管理自动化:利用计算机管理教学过程的系统叫做CMI(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 包括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最近的发展趋向是在[范文网]网络上建立电子学档(Learning?Portfolio), 其中包含学生身份信息、活动记录、评价信息、电子作品等。利用电子学档可以支持教学评价的改革, 实现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7、环境虚拟化:教育环境虚拟化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
制, 这是电子网络化教育的重要特征。现在已经涌现出一系列虚拟化的教育环境, 包括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学社、虚拟图书馆等, 由此带来的必然是虚拟教育。虚拟教育可分为校内模式和校外模式。校内模式是利用局域网开展网上教育, 校外模式是指利用广域网进行远程教育。在许多建设了校园网的学校, 如果能够充分开发网络的虚拟教育功能, 就可以做到虚拟教育与实在教育结合, 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贯通, 这是未来信息化学校的发展方向。
二、网络学习优点突出, 是时代的需要。
1、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质量
大家知道, 经济发展状况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 影响教育的规模, 一般地, 教育受经济的影响是从二个方面展开的。一是从教育设施上, 教育技术和设施的改良, 提高了教育的效益。二是从教育的规模上, 麦克风和音响可以让几百人聚集在一起上课。但是, 这种教育模式实践证明是不可取的。网络学习可看做是一种在教育领域内扩大劳动规模的典型形式, 劳动力因素(教师)被网络所替代, 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是多余的, 相反, 作为指导者的教师或设备维护者, 其作用也在逐步提升。
2、自我决定学习时间和地点
网络学习不是让学生, 而是让课堂从一个地方转向另一个地方。这种学习方式下是适应了成人的特点, 它为学员节省了很多时间。比如, 我们现在的培训就可以通过网上课件自由回家抽时间进行网络学习。
3、按需进修
网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成人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选择性地学习。在网络社会中, 人的学历已不显得多么重要, 替代的是人的学术水平和真实本领。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不断地了解新技术, 掌握新技术, 网络社会需要的是有多个学位、多张资质证书的人才。
网络学习还有一个特点是每个学员能与优秀教师开展互动。传统教育教师在课堂中与学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