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入党思想汇报
2010年5月入党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支部:
经过近日对党组织的学习与理解,在我的思想上对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以下是我这次党知识培训的思想汇报。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并明确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家庭、每个单位”。十七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由生态和文明两个概念构成的复合概念。生态,指的是人与自然之间高度和谐的生态关系的简称,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文明,指的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开化状态的集中体现,它表征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生态文明既包含人类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安全的意识、法律、制度、政策,也包括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组织机构和实际行动。如果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这一视角来观察人类文明形态的演变发展,那么可以说,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后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迄今最高的文明形态。一般说来,生态文明包含着三个重要的特征:较高的环保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生态文明建设是指运用生态学等原理,对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恢复、重建和管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活动。它既是一种竞争、共生和自生的生存发展机制,又是一种追求时间、空间、数量、结构、秩序持续发展与和谐的系统功能;既是一种着眼于富裕、健康、文明目标的高效开拓过程,也是一种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的进化适应能力;既是保护生存环境、保护生产力、保护生命支持系统的长远战略举措;也是一场旨在发展生产力的技术、体制文化领域的社会革命,是对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种实践与探索。
科学发展观追求的不是传统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是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国家发展观,是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与生态文明在本质上具有内在统一性,生态文明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二、生态文明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作为“以人为本”的新的可持续发展观,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总体上讲,科学发展观客观上要求并指导着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切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第一、生态文明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它体现在政治、经济
、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和具体的发展环节上。具体说来,以人为本的发展就是以人的政治需要来确定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以人的经济利益为目的来确定经济发展的目标,以人的文化需求为目的来确定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以人的生态需要为目的来确定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也就是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于自身生存与发展要求所做出的必然选择,既体现在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架构上,也体现在人们的思维方式、教育科学、人文关怀等微观层面。生态文明着眼人类与自然整体协调发展,兼顾人类当前利益,关注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类自身的利益。生态文明是以人为本的,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第二、生态文明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和谐发展。
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首先,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生态文明的基本问题。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以损害自然界的生物种群来满足人类无节制的需求,只能导致整个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枯竭,最终危害人类自身,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重新认识人类自身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力图用整体、协调的原则和机制来重新调节人类的生态观念和生态秩序。其次,从人与人的关系看,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化依赖于人与人关系的生态化。生态文明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要意识到自己并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类的价值观并不仅仅以人本身为最终目标,人类的功利和幸福不能逾越自然所允许的范围。人类只有在与自然协调、和谐相处的前提下,才能获得真正持续、健康的功利和幸福。最后,从人与社会的关系看,生态文明把生态环境资源作为社会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繁荣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社会文明必须把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正常运转作为其重要标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