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七月半“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 发表时间:2014-05-10 11:59 点击:

又是一年“七月半”,父亲远在贵阳打工,我则因工作原因,只剩下母亲一个人在家,今年的“包”是写不成了,家里也就没有过节的那种热闹,一种莫名其妙的凄凉便涌上心头。

小时候最喜欢的日子就是春节和鬼节,这两个日子,再穷的人家都会想方设法把晚餐弄得丰富,其他的节日可以减办些,原因很简单,春节是一年最后的日子,送岁时讨个吉利,再穷的人家都想把穷日子送出去,不不把宴席办得丰盛些说不过去,“七月半”送鬼,也是纪念先人的节日,对待自己的先人,没有哪一家不尽心的,这一天的伙食也就与众不同。

为什么要过“七月半”?我问过父亲,父亲说得很模糊,只说是中元节,是祖先被发配边疆的时候,有“调北征南”和“调北填南”之分,“调北征南”的人早到南蛮之地的贵州,先人去世的要早一些,所以过七月十三,“调北填南”的是从明代后调到贵州来开发贵州的先民,属于“擘脚老祖公”,去世的时间要晚一些,所以过“七月十四”.至于为什么要过这个非常庄重的节日,父亲也说不清楚。直到长大了,上网去查,才知道鬼节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据说当时目连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连想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连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连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为了纪念目连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 我的家乡是不是因为这个过月半,没有考察过,不得而知。

但是,过节的隆重和风俗却是不变的,我理解为,这是爱的一种传承。

奶奶在世的时候,对祖宗很虔诚,怎样贫穷,七月接祖回来,都要给祖宗鬼魂吃肉喝酒,准备丰盛的饭菜。每天吃饭前,必定要恭恭敬敬地站在供桌前,擎着点燃的香,虔诚祭拜,有时她会让我跟她一起上香,祭拜。我听见她很虔诚地呼唤着一个个我根本不认识的祖先的名字,叫他们回家来,来享用祭品。她还向有的祖先鬼魂道歉,表达感情,说是常去看他们的住房坟墓的,不过由于贫穷和忙碌,没有经常维修他们的住房坟墓,可能致使他们的坟墓阴宅漏雨漏风,并且给他们许愿说,一定会在什么时候帮他们培土、修缮一下。然后奶奶还会趁机委婉地埋怨他们,已经烧给他们足够的纸钱了,每个节气都祭拜他们,为什么还要来纠缠家里的活人,为什么不保佑家人无病无灾。我在一旁或者后面,听着奶奶跟我根本看不见的鬼魂说话,她含糊阴森的声音,叫我心惊胆战,我以为她看见了一个个作古已久的鬼魂飘飘而来。看着缭绕飘渺的青烟,乌黑低矮、阴暗阴森的农家瓦房,我经常全身毛骨悚然,甚至心惊胆战。

祖先鬼魂,当然不会真的来把祭品吃掉。我观察过无数次,不敢问奶奶。有一次,终于憋不住了,问奶奶,祖先为什么没有把祭品吃掉。奶奶说不清楚。不过,祭祀完之后,她就会很快把水果拿一个给我。奶奶疼我,知道我想什么。那时贫穷得很,乡村里很少能吃到水果,祭祀的水果,一般是很好的红梨,有时还会有苹果和香蕉,乡村里更难见。

接祖前,要焐麦芽,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麦芽长在一个个大碗里,或者小盆子里,长得很高,撑住了碗边,甚至可以提着高高的嫩绿麦芽,把碗也提起来。麦芽放在供桌上,不知道是不是象征子孙兴旺,酝酿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还是因为知道祖宗都是农民,忘记不了庄稼,因此摆几碗旺盛的麦芽在供桌上,让祖先鬼魂看了欢喜。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更多>>

推荐热点

  • 倒追来的幸福要珍惜
  • 糖果和皮影戏
  • 小时候,那棵树
  • 捉鳝的记忆
  • 父亲的烟杆
  • 爱是不能复制的
  • 那卑微的年华、卑微的伤
  • 母爱不要求偿还
  • 我放弃了平淡幸福,选择了靓丽的寂寞
网站首页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RSS订阅 - 内容搜索
Copyright © 2008-2015 计算机技术学习交流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07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