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级阅读理解试题干扰项的特点
来源:网络转载 责任编辑:栏目编辑 发表时间:2013-07-01 03:15 点击:次
干扰项的目的就是扰乱你的思维,使你不能轻易或仅凭胡乱猜测就能找到答案。干扰项不仅语言复杂,而且欺骗性强,两个语言水平相同,对文章理解差不多的考生会因为对干扰项的辨别能力不同,而答题正确率不一样,因而为了提高辨别错误或干扰面的能力,有必要分析干扰项的种种变化及其性质,道正认为这一方面是关键所在。
(一)以假乱真,亦即文章中根本没有此意思,硬是编造一个面,组成一个选项,以假乱真,以迷惑和干扰考生,它具有两种表现形式:
1) 欺骗性的面是利用文章中出现的一些词。
2) 欺骗性的面是利用基本常识和一般的看法。
(二)偷梁换柱,亦即用原文的结构和大部分的词汇,只是在不起眼的地方换了几个词,造成意思的变化。
(三)张冠李戴,亦即将文章作者的观点与文章中他人的观点混淆起来。
(四)以偏概全,亦即在猜测文章或段落大意、标题以及释义题中,干扰项总是以偏概全,具体表现为:
1) 把文章中的次要观点、细节混进体现文章主要观点、中心思想的选项。
2) 把超过文章讨论的东西亦作为归纳或结论混进选项,所以提醒考生,在做归纳性、概括性题目时,要注意选项的归纳分寸,不要被归纳不够或归纳过头的选项所迷惑。
(一)以假乱真,亦即文章中根本没有此意思,硬是编造一个面,组成一个选项,以假乱真,以迷惑和干扰考生,它具有两种表现形式:
1) 欺骗性的面是利用文章中出现的一些词。
2) 欺骗性的面是利用基本常识和一般的看法。
(二)偷梁换柱,亦即用原文的结构和大部分的词汇,只是在不起眼的地方换了几个词,造成意思的变化。
(三)张冠李戴,亦即将文章作者的观点与文章中他人的观点混淆起来。
(四)以偏概全,亦即在猜测文章或段落大意、标题以及释义题中,干扰项总是以偏概全,具体表现为:
1) 把文章中的次要观点、细节混进体现文章主要观点、中心思想的选项。
2) 把超过文章讨论的东西亦作为归纳或结论混进选项,所以提醒考生,在做归纳性、概括性题目时,要注意选项的归纳分寸,不要被归纳不够或归纳过头的选项所迷惑。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