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入学清华一两月 称感觉自己是实验品(图)
蒋方舟
对话蒋方舟: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实验品
因被清华大学加60分录取,湖北武汉华师一附中少女作家蒋方舟受到传媒和网友的强烈争议和关注。
如今,事件主人公开始了在新闻传播学院2008级就读的高校生活,19岁女孩身上已看不到3个月前喧嚣事件所留下的痕迹。她用“恐怖”来形容那段日子——从未想过会成为一个“事件”,并居然成为新闻事件的主人公。
公众的态度她并不在乎,最在乎的是那些加诸父母身上的非议和由此带来的伤害。
近日,年少成名的“美少女”作家在清华校园里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详细讲述多少有点异于同龄人的所思所想。
一件黄色羽绒服配上鹅黄色长围巾,娃娃气十足的毛线帽,帽子两侧用来捂耳朵的毛线帽檐垂在脸颊两边。第一眼看到蒋方舟和网络上的照片感觉完全不同。略显白皙的皮肤、乌黑的眼珠,还有偶尔流露的俏皮表情,不是印象中那个成熟靓丽的小女作家。
自我定位
“40多岁的中年男作家”
一坐下来,蒋方舟就向记者抱怨自己的“狗啃头”,“我和学校门口的理发师傅比划了半天,结果剪成这样。”她拉下帽子,有点不好意思。
蒋方舟说,最近一直过得非常平静,上课、看书、写东西是她生活的全部内容。
学校给大一新生开设的专业课并不多,主要是新闻英语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入学前后的那段日子最繁忙,要应付很多个采访,现在人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不想再被扯进那个漩涡。”她托着下巴眨几下眼睛,想了想,然后很认真地说“好恐怖”。最让她受不了的是对父母的非议,甚至是人身攻击,“这超过了我的底线。”
蒋方舟最近在研究周作人的作品,还喜欢雷蒙德·钱德勒的侦探小说,并开始自学关于量子物理的东西。“不是选修更不是必修,我自己买,发现这些书可以改变自己对于整个世界的看法,和世界的构成,很悬疑。”
谈到对这些知识的分辨,她说纯粹是一种修炼,“在书的选择或对各种流派学说的分辨上,我灵敏得像一条狗。闻到气味就知道合不合拍,甚至都不用经大脑来判断。因为你知道这是属于自己的话语,以前一直如鲠在喉,在书中看到类似的东西,感觉刚好被别人说出来了。”
尽管刚刚过完19岁生日,蒋方舟却并不像一些同龄女孩子那样热衷各种各样心理游戏或情感测试。“这些事情自己心里知道就好。”
蒋方舟给自己的心理定位是:“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作家。”“当心理年龄超过实际年龄一定程度的时候会觉得开心,是早慧;但如果超过太多,就巴不得时光倒流,回到少女时代的心态。”
[NextPage]
清华学生的大脑和我差不多
记者:为什么这样给自己定位?
蒋方舟:我关注的不是两性、情感等问题,我的书也不是。不是刻意伪装,我关注的确实不是女性化的东西。可能因为从小写作就把自己视为一个无性别的人。
记者:那你觉得,对自己来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蒋方舟:我认为这是个好事。从小成名有很多不好,因为有名利的介入,就会经历很多起起伏伏,有时很残忍,很没有人情味。我看到最可悲的,莫过于比我小的孩子在名利圈子里扑腾、炒作,我觉得好悲哀。
记者:对于当初自主招生的争议,现在感觉如何?
蒋方舟:我认为所谓的黑幕、我被招入清华不合程序等等这些本来都不值得争论。因为一切程序本来都有规定,而我进入清华的过程完全合乎规定。我并没有在家里捶胸顿足一番,我知道事情的发展自然有它的规律。
记者:为什么选择清华?
蒋方舟:当时也想过报北大,但因为同一天考试,就选了清华。也没想那么多,我并不在意两个学校的区别。
对清华本来就有好感,因为进清华是许多少女的梦想。读高三的时候,我特别崇拜理科学得好的同学,简直是超级崇拜,我很想知道他们的脑细胞构造是什么样的,像得了某种病似的,到清华病就好了,理科学生的大脑也和我们差不多。
记者:在事件里,你最在意什么?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