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抄编600多万字诗选 3年写秃70多支毛笔
宣纸,小楷,繁体,竖排,12大本厚厚的线装诗集在桌上堆了足足半米多高,这是83岁的杨钟淮老人三年来每天伏案抄写10个小时的成果。杨钟淮是28所高级工程师,虽然本专业是机械,但出身书香门第的他自小就痴迷于古体诗,还编写并自费印刷了几百册,“我最大的梦想是将这刚抄完的诗选出版”。
3年写秃了70多支毛笔
在杨钟淮的书房里,记者见到了这一大摞诗选。全部由白色宣纸装订,清一色小楷书写。在第一卷开头里,杨钟淮还专门书写了所选诗人的小传,以及导读。遴选了最早从尧帝时代开始,历经历朝历代,直到现代的1444位诗人的6802首诗,共计2817页,近650万字。
在书桌上的笔筒里,记者看到几支笔锋已经磨秃的小毛笔。杨钟淮说,三年来,几乎每天都抄写差不多10个小时,这样的毛笔已经磨秃了70多支。为了将最好的诗选入诗选,杨钟淮准备了好几年。他指着身后的书柜说,所选的诗都来自《昭明文选》《四库全书》专集等数百册书籍,有的古籍他没有,就向朋友或者高校借阅。由于长年伏案劳作,杨钟淮的腿脚已经不太灵便。不过,他写字的手却很稳,诗选中每个字都工工整整。
杨钟淮1949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专攻机械专业,是国务院授予的高级工程师,为什么却写得如此好字,又对诗歌这么感兴趣呢?
祖父当官,父亲教书
杨钟淮翻出一本族谱说,他祖籍江苏大丰白驹镇,经商的曾祖父是当地首富,为了家族子弟读书方便,在自家开办了私塾。这个私塾一直办到解放前,杨钟淮的祖父、父亲及其本人,都是从这个私塾里走出来的。杨钟淮的祖父曾“习举子业”,清咸丰年间任白驹地方官,父亲则终生在私塾教书。在这个环境中长大的杨钟淮自小便熟读古诗,能书擅画。虽然1949年考大学时,为了建设新中国而选择机械专业,中间还做了4年的外事翻译,但数十年来从未远离诗书。
“退休后,可以全身心投入读书,发现虽然历朝历代诗选很多,但还没有一部跨越古今的诗选。”杨钟淮说,文学大家们无暇做此事,所以他才想到抄写这个诗选,并且把毛泽东和柳亚子等现代诗人的作品也选抄其中。除了自己欣赏外,更乐意与爱好诗歌的人分享。
最大梦想是出版诗选
在杨钟淮的书柜里,摆放着十几册书籍。这些书同样是小楷写就,但装帧简单,也没有出版社名称。原来,这是杨钟淮前些年自己抄写,并找人印刷出来的两种诗集。封面也是杨钟淮自己设计的,是临摹的郑板桥的画作《竹》。
“印刷这些书比较便宜,主要是用来自己欣赏,并赠送好友。”杨钟淮说,当年印刷一本厚书不过20多元,薄的只要5元,他拿工资自费印了几百本。但对于这刚刚抄写完的“大部头”,杨钟淮就没有能力印刷了。“我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有谁能帮我出版这部诗选,好与更多的人分享。”杨钟淮说。(快报记者 常毅)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