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来源:本站原创 责任编辑:栏目编辑 发表时间:2013-07-01 12:05 点击:
如何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说”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交流信息摄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学生中“课堂哑巴”、“闷葫芦”很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的任务,已经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从新学年新教材的编排就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一点。我所教的这个班也有许多不爱说话的孩子,怎样才能让这些“课堂哑巴”开金口,打破他们“不愿说”、“不会说”的局面呢?我认为,可以使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让这些学生打开金口。

  一、利用课堂进行说的训练。

  一多朗读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变成口头语言的第一步。多朗读能使学生积累词汇,熏陶情感,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为此要抓朗读不放。既要多朗读,时间又必须保障。首先预习中要有读的任务,其次课堂上也要抓紧,采取集体朗读、领读、个别读等方式,既熟悉了课文又训练了学生胆量。

  二多复述

  复述是朗读的升华,是检验学生对课文的记忆,理解和吸收情况的标尺,从中老师可发现学生记忆,理解的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案,因此,让学生多复述,也是训练学生说的重要手段,复述的内容可以是书本上的故事,也可以是书本外的故事,在复述过程中允许学生添加成分,进行创造性的复述,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训练,可采取分组复述、同桌复述或回家讲给家长听等,这样,坚持不懈,学生说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三多对话

  根据学生实际,开展丰富多采的口语交际活动,如:打电话,拜访朋友,向别人请教,购物推销等,学生可以自由分组,自拟对话内容,分好各自扮演的角色,经过一定的准备;让学生进行对话表演,活动之后,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有了自信,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说的兴趣,还陶冶了情操。

  二、利用课外环境,进行说话能力的培养

  说话要围绕一定的材料进行,光课堂上的材料是不够的。平时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说话材料,使学生知道材料的积累在于对日常生活和客观事物的观察。课外是学生寻找说话材料的广阔空间。我利用课堂上教给学生的方法,课外用了以下方法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的培养。

  一观察实物练说话。

  我利用学生喜欢玩具、文具、小动物等心理特点,指导学生观察实物练习说话。如:我指导学生观察文具盒时,提出了这样的训练要求:说一说你有一个什么样的文具盒(包括颜色、图案、材料)?它有什么用途?由于观察的是学生熟悉的事物,再加上老师教给方法,学生发言十分踊跃。不举手的也举手了,“哑巴”也开金口了。

  二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练习说话。

  平时,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人,留心身边的事,引导学生练习说话。(同学的所作所为,热闹的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家庭成员,邻里之间发生的事情)都成了学生说话的材料。有一天,学生正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我忽然让学生停止争论,就刚才的场面,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练习说话,学生说的效果真是出乎意料。

  三实地观察练说话。

  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每个季节都会组织学生郊游,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练习说话,这都成了学生说话的好材料。由于学生有了真实体验,真切感受,说起来就不觉得空洞,而是比较具体。

  四利用游戏练习说话

  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它能唤儿童说话的热情,创设说话的情境。在游戏活动中,我尽量参与到那些不爱说话的学生中,与他们一块玩耍,一块交流,引导他们说话,因此,学生总是争先恐后来说,说起来又是那么兴趣盎然。

  五给一个话题,通过争议练说话。

  我经常利用学生提出的有异议的问题,让学生争议,谈出自己的观点。如:学校花园水池中的小鱼、小蝌蚪能不能去捉?面对学校门口的小商店多,许多同学买零食,组织学生讨论“在校园门口买东西好处多还是坏处多”等等既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还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六设悬念练习说话

  利用学生好奇的特点,有意识地给学生设一个悬念,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说话的能力,如:有一次,我对同学们说:“今天,我班的一名同学做了好事不留名,被他帮助的人送来了表扬信,大家猜一猜他是谁?他做了一件什么好事?”这样,借助一个悬念给学生提供了话题,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他们的发言热烈,达到了训练说话的目的。

  通过自己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上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班上的“哑巴”、“闷葫芦”减少了,不过训练学生说的能力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只有坚持不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更多>>
    网站首页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RSS订阅 - 内容搜索
    Copyright © 2008-2015 计算机技术学习交流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07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