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古街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 发表时间:2014-02-18 03:19 点击:

曾经在游人如织繁花似锦的广州北京路上流连忘返,也曾走在济南古朴与现代融为一体的芙蓉街,曾经驻足在幽静整洁的鼓浪屿小巷,也曾漫步在厦门有欧式骑楼的中山路上,这些街道各具特色,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我心中,家乡的古街在我心中的地位始终无可替代。

古街,临木兰溪而建,有四五百米长,整体呈沟渠状,两旁是清一色的两层木屋,中间是宽约两米用河中鹅卵石筑成的街道,木房一家挨着一家,紧密相连,家与家之间的墙体是共用的厚实的木板铺就而成,通往二楼的梯子也是木梯子,一楼的地板没有铺设,是夯实得很厚重的土地,心中一直存有疑问:这样的房子是什么时候建造的?房子的选材构造为什么都是木材?曾经也询问过街中的老人,但没人说得清楚,只知道那踩上去嘎吱作响的木梯和二楼木地板,屋顶发黑的瓦片,似乎在向我诉说着曾经的沧桑年代和蹉跎岁月。古街有四条小巷,直通岸边,炎炎的夏日,有了这样的通风口,时不时有习习的凉风徐徐送入街中,拂去了暑意,舒畅了心情。古街设有多处排水口,通过暗渠,直通岸边,即使滂沱的大雨,也不用担心积水,不得不佩服古街建造者周到的考虑和缜密的心思。

全街经商,是当时古街的一大特色。各种各样的店铺林立,饮食店、杂货店、药店、菜摊、肉摊、家具店、打铁的、做衣服的、布店、棺材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对古街最好的概述。店门,是由几块木板拼凑而成,门楣和门底开了槽,一块块木板依次竖立其中。古街,俨然成了远近闻名的购物中心,每天到古街的人络绎不绝,人们在古街穿梭,购买所需的物品。逢年过节,四面八方纷至沓来的人群,更是将不大的古街围个水泄不通,人声鼎沸、喧嚣热闹,用来形容当时的古街盛况再也合适不过。据说,古街是古时候由西向东必经的一条古驿道,古街旁的木兰溪,当时每天往来的商船有几百只之多,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就有众多的船上的商人来到古街,或避风,或寄宿,或交易商品,久而久之,古街就成了糖、烟、果品、食杂和海产的集散批发中心。原来,古街的地位是有它的历史渊源的。

古街上人们的生活是悠闲而舒适的。小孩子更是比其他同龄人过的幸福优越。不长的街道,总能见到三五成群的孩子,凑在一起玩乐,孩子们最爱玩铁片,那是一种雕有各种人物、动物造型的小铁片,街道中总是时不时传出孩子玩乐的欢呼声、吵闹声甚至委屈的哭声。古街的女人们,忙完家务后,或是相约去看社戏,或是三三两两一起聊聊家常,相比其它乡村的女人终日在田间的忙碌劳作,古街的女人无疑是幸福的,那时候很多外乡的女孩都以能嫁给古街的人家当媳妇而引以为豪。寒冷的冬日里,古街的老人们,总是提着“烘炉”取暖,“烘炉”是瓷土烤制成的一个小巧别致的容器,里面放着燃烧着的木碳,炉的外面箍着坚韧的竹条,坐在竹靠椅上,抱着烘炉,沐浴着冬日的阳光,古街老人的脸上时常洋溢着一种安详满足的笑容。

古街的人们是宽容和善良的。因为古街的繁荣和名气,不时有乞丐前往乞讨。古街的人们总是慷慨解囊,不是从家里端出刚做好的热腾腾的饭菜,就是给些零钱衣裳等物品,热心肠的古街人总是以乐善助人为荣。每到春天,古街似乎又成了燕子的天堂。燕子纷纷衔枝啄泥在屋檐下筑巢,偶有小燕雏不小心从窝中掉落地上,调皮的孩子想要上去拨弄,总会遭到大人们的一顿喝斥,说燕子是吉祥物,要善加对待。于是保护燕子的举动刹那间在古街上蔚然成风。“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那些细雨霏霏的春天里,成群结队的燕子快乐地在古街上来回飞行穿梭,成了古街上一道靓丽而独特的风景线。印象最深的的一件事是古街人抢救一个孩子的经历。有个孩子在游泳时不慎溺水了,孩子的生命危在旦夕,古街的人们,闻讯后,纷纷向河边跑去,有人奋不顾身地潜入水中将孩子捞起,有人牵来一只水牛,将孩子倒趴在牛背上,拍打着孩子的后脊背,孩子吐出一大滩水后终于得救了。善良而热情的人们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甚至有热心的街坊还煮了面条鸡蛋给孩子压惊表示慰问。时过多年,这难忘的一幕至今仍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更多>>
网站首页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RSS订阅 - 内容搜索
Copyright © 2008-2015 计算机技术学习交流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07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