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greSQL学习手册(性能提升技巧)(5)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 发表时间:2014-02-02 17:50 点击:次
EXPLAIN ANALYZE SELECT * FROM tenk1 t1, tenk2 t2 WHERE t1.unique1 < 100 AND t1.unique2 = t2.unique2;
QUERY PLAN
----------------------------------------------------------------------------------------------------------------------------------
Nested Loop (cost=2.37..553.11 rows=106 width=488) (actual time=1.392..12.700 rows=100 loops=1)
-> Bitmap Heap Scan on tenk1 t1 (cost=2.37..232.35 rows=106 width=244) (actual time=0.878..2.367 rows=100 loops=1) www.2cto.com
Recheck Cond: (unique1 < 100)
-> Bitmap Index Scan on tenk1_unique1 (cost=0.00..2.37 rows=106 width=0) (actual time=0.546..0.546 rows=100 loops=1)
Index Cond: (unique1 < 100)
-> Index Scan using tenk2_unique2 on tenk2 t2 (cost=0.00..3.01 rows=1 width=244) (actual time=0.067..0.078 rows=1 loops=100)
Index Cond: ("outer".unique2 = t2.unique2)
Total runtime: 14.452 ms
注意"actual time"数值是以真实时间的毫秒来计算的,而"cost"预估值是以磁盘页面读取数量来计算的,所以它们很可能是不一致的。然而我们需要关注的只是两组数据的比值是否一致。
在一些查询规划里,一个子规划节点很可能会运行多次,如之前的嵌套循环规划,内层的索引扫描会为每个外层行执行一次。在这种情况下,"loops"将报告该节点执行的总次数,而显示的实际时间和行数目则是每次执行的平均值。这么做的原因是令这些真实数值与开销预计显示的数值更具可比性。如果想获得该节点所花费的时间总数,计算方式是用该值乘以"loops"值。
EXPLAIN ANALYZE显示的"Total runtime"包括执行器启动和关闭的时间,以及结果行处理的时间,但是它并不包括分析、重写或者规划的时间。
如果EXPLAIN命令仅能用于测试环境,而不能用于真实环境,那它就什么用都没有。比如,在一个数据较少的表上执行EXPLAIN,它不能适用于数量很多的大表,因为规划器的开销计算不是线性的,因此它很可能对大些或者小些的表选择不同的规划。一个极端的例子是一个只占据一个磁盘页面的表,在这样的表上,不管它有没有索引可以使用,你几乎都总是得到顺序扫描规划。规划器知道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要进行一个磁盘页面的读取,所以再增加几个磁盘页面读取用以查找索引是毫无意义的。
二、批量数据插入:
有以下几种方法用于优化数据的批量插入。
1. 关闭自动提交: www.2cto.com
在批量插入数据时,如果每条数据都被自动提交,当中途出现系统故障时,不仅不能保障本次批量插入的数据一致性,而且由于有多次提交操作的发生,整个插入效率也会受到很大的打击。解决方法是,关闭系统的自动提交,并且在插入开始之前,显示的执行begin transaction命令,在全部插入操作完成之后再执行commit命令提交所有的插入操作。
相关新闻>>
最新推荐更多>>>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