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考研前命题人分析政治邓小平理论试题题型特点及难度
2009年考研"前命题人"分析政治邓小平理论试题题型特点及难度
在考研 政治中,《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邓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它所占的分值是比较高的,仅次于哲学。从2003年文理合卷以来,它在试卷中的分值一直保持在20分左右:2003年22分;2004年20分;2005年20分;2006年21分;2007年19分;2008年20分。我的看法是:只有《邓论》拿高分,政治才有可能拿高分。
但是,对这门课,不少考生在认识上存在着误区,总是以为比较熟悉,内容常常能在各种媒体上见到听到,自以为都知道了,往往重视不够。我这里想从考试的角度,对《邓论》试题中的大题(包括原来的论述题、材料题和2003年后的分析题)作些分析,目的在于引起大家对这门课的重视,不要掉以轻心。
《邓论》大题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归纳,我这里主要讲四条:
第一,试题看似不难,实则不易。
《邓论》的题目与哲学、政治经济学甚至毛泽东思想概论的题目不同的地方在于,哲学、政治经济学甚至毛泽东思想概论,题目尽管非常灵活,但答案却是相当规范的,主要的内容在教材里是找得到的,而且答案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很少引起异义。而《邓论》与现实联系紧密的题目,往往题目规范(这里主要指题目指向明确),但答案相当灵活。
下面我以2005年哲学与《邓论》的分析题为例作个比较。2005年哲学分析题讲的是一次大型科普展中的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要求回答:(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2)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3)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
这道题目灵活极了,但它的参考答案十分规范:(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的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三个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都直指人类自身。(2)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3)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度的辩证原理要求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应当掌握“适度”原则。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可以而且应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不能无节制地过度索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再看2005年的《邓论》题:题干是一个图表,反映的是1989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演变状况。要求回答:(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为什么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却没有带来较高的就业增长速度。(2)当前为了扩大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却没有带来较高的就业增长速度”,原因是什么?任何一本教材或参考书都没有完整的答案,就要靠自己归纳。题目看起来不难,指向明确,可是要把答案说全面、说准确,并非轻而易举。
其它年份的题目大体也是这种情况。答案灵活,考生回答起来就难以作到全面、准确。这就是一些考生从考场出来自我感觉不错,但分数出来后却觉得没有预想的那么高的主要原因所在。
第二,与现实联系最密切。
政治课各门学科考试题目都要联系实际,但与现实联系最密切的要数《邓论》。从1997年到2008年这12年,《邓论》(包括原来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了17道大题,其中直接考理论观点的,只有2道题(这两道题也与现实有些联系,但主要是考理论观点),其它15道题都是与现实联系非常密切的。这15道题目出题的角度主要有两个方面: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