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黑白道》,谈事物的两面性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 发表时间:2014-01-25 11:31 点击:次
都知道卧底执行任务的过程是危险与***并存的,却从未想过完成任务意味着什么,影片《黑白道》的一段文字告诉我们,很大一部分人的日子很不好过,影片的主人公海仔或许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可悲的例子。八年前他只是一个刚从警校毕业的毛头小伙子,没有权力的野心,也并非正义感超强,却在上司的软磨硬泡下成为身处悬崖上的边沿人,安全得不到保障,还必须忍受同寅的调查、蔑视、打骂,但他始终忍辱负重,由于在他内心抱着一个美好希冀,终有一日他会正大光明的重回警队,做一个正常的普通的***。然而,当他以为愿看实现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一直以来都把现实想象的太简单,等待他的不是上司的赞许、信任、体恤,也不是同寅的欢迎、欣赏、肯定,取而代之的竟是猜忌、怀疑、排斥。令他无所适从的还不止这些,女友的怨怼、好朋友的憎恨和黑道分子的报复也远非自己可以把握,无法对他们无动于衷,无法与他们彻底划清界限,站在***的态度只会激化矛盾、制造伤害,情何以堪啊。八年的梦醒了,再也回不往了,嘲笑自己太傻太天真,已欲哭无泪。
回首八年卧底生涯的片断,以生命为赌注斗智斗勇固然令人后怕,但兄弟间亲如一家的义气和感动、与女友在一起的快乐和幸福却难以忘怀,就算是作为目标人物的大哥,对手下的关照和对孩子的保护也令人动容,那些日子除了需要隐躲身份、搜集证据、为虎作伥,何尝不是他想要的感情和生活。带着假面具,却动了真性情,难道这就是不可饶恕的错?反观***的种种行为,打着法律的旗号滋事打人,飞扬跋扈、仗势欺压、心狠手辣、不择手段,对自己人也缺乏最最少的信任,分派别、窝里斗,连监视、跟踪这些对付犯罪分子的手段也用上,怎能不令人心冷。就拿大哥和同事获取消息的方式作比较好了,一个主动支走小孩,动动嘴皮子让对方心甘情愿说出来,另一个则不管三七二十一,用全力打到对方松口为止。更有意思的是,同样是黑道中人的孩子,对***的评价也是迥然不同,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黑道比白道更重情义、更有人情味,这大概就是俗称的盗亦有道。
既然黑白的界限并不是那么分明,正义与***也不是那么尽对,那么,究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主人公还能坚持什么,放弃什么?只是服从组织安排,只是履行***的职责劝善扬善、维***纪,结果却过上这种前见不得人、后生不如死的日子,这难道就是他想要的?在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冲击下,身份模糊了,情感迷惘了,自我认知产生了矛盾与混乱,随之而来的,信仰也逐渐坍塌。在困惑不安和痛苦挣扎中不断升级的孤立感、压抑感和逼迫感终于令他尽看崩溃,...固然最后被说动又燃起了新希看,却仍无力改变被枪杀的命运。
不禁想起前阵子热捧的《潜伏》,能潜伏到余则成这个份上,无疑是幸运的。有金钱,有权力,有地位,有荣誉,浪漫爱情、革命伴侣、如花美眷身边从不缺少,虽不能说活得滋润逍远,但至少在这种情况下,岁月依旧在***燃烧,信仰还是在坚定拥护,革命事业仍然在无悔奋斗,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成就感使其生命布满了意义和价值。
然而还有一些人,最后痛苦的发现那些意义和价值是要打上一个问号的。“上海滩三才女”之一的女诗人关露就惨的多,抗日战争时期打进汪伪特工总部,策反李世群,后又在日本人办的杂志做编辑收集情报,到头来,汉***的恶名背上了,十年的监牢蹲上了,本可以寄托的爱情也被组织枪毙了,悲愤之下患上了精神***。众叛亲离,孤苦无依,满腹的冤屈无处申诉也无法辩护,所谓的信仰和理想变成一场空,所有的才华与抱负都被牺牲,多么可悲的现实。习惯了被诬蔑、欺侮、鄙视,她活着的唯一动力就是为身份正名、为自己讨个说法,于是,当几十年后平反的消息终于传来,她平静的选择了自我了断。她悔吗?也许不,但定是怨的、恨的。再试想《无间道》里的陈永仁,假如他没有死,是不是有可能做回普通***呢?唯一了解他身份的上司死了,档案是假的,没有人会相信他,就算不堪恶名杀死刘建明和老大,也不可能被人当做英雄迎回来,死也不足惜,反而刘建明的墓会进住义士陵园,受人景仰哀悼。
回首八年卧底生涯的片断,以生命为赌注斗智斗勇固然令人后怕,但兄弟间亲如一家的义气和感动、与女友在一起的快乐和幸福却难以忘怀,就算是作为目标人物的大哥,对手下的关照和对孩子的保护也令人动容,那些日子除了需要隐躲身份、搜集证据、为虎作伥,何尝不是他想要的感情和生活。带着假面具,却动了真性情,难道这就是不可饶恕的错?反观***的种种行为,打着法律的旗号滋事打人,飞扬跋扈、仗势欺压、心狠手辣、不择手段,对自己人也缺乏最最少的信任,分派别、窝里斗,连监视、跟踪这些对付犯罪分子的手段也用上,怎能不令人心冷。就拿大哥和同事获取消息的方式作比较好了,一个主动支走小孩,动动嘴皮子让对方心甘情愿说出来,另一个则不管三七二十一,用全力打到对方松口为止。更有意思的是,同样是黑道中人的孩子,对***的评价也是迥然不同,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黑道比白道更重情义、更有人情味,这大概就是俗称的盗亦有道。
既然黑白的界限并不是那么分明,正义与***也不是那么尽对,那么,究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主人公还能坚持什么,放弃什么?只是服从组织安排,只是履行***的职责劝善扬善、维***纪,结果却过上这种前见不得人、后生不如死的日子,这难道就是他想要的?在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冲击下,身份模糊了,情感迷惘了,自我认知产生了矛盾与混乱,随之而来的,信仰也逐渐坍塌。在困惑不安和痛苦挣扎中不断升级的孤立感、压抑感和逼迫感终于令他尽看崩溃,...固然最后被说动又燃起了新希看,却仍无力改变被枪杀的命运。
不禁想起前阵子热捧的《潜伏》,能潜伏到余则成这个份上,无疑是幸运的。有金钱,有权力,有地位,有荣誉,浪漫爱情、革命伴侣、如花美眷身边从不缺少,虽不能说活得滋润逍远,但至少在这种情况下,岁月依旧在***燃烧,信仰还是在坚定拥护,革命事业仍然在无悔奋斗,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成就感使其生命布满了意义和价值。
然而还有一些人,最后痛苦的发现那些意义和价值是要打上一个问号的。“上海滩三才女”之一的女诗人关露就惨的多,抗日战争时期打进汪伪特工总部,策反李世群,后又在日本人办的杂志做编辑收集情报,到头来,汉***的恶名背上了,十年的监牢蹲上了,本可以寄托的爱情也被组织枪毙了,悲愤之下患上了精神***。众叛亲离,孤苦无依,满腹的冤屈无处申诉也无法辩护,所谓的信仰和理想变成一场空,所有的才华与抱负都被牺牲,多么可悲的现实。习惯了被诬蔑、欺侮、鄙视,她活着的唯一动力就是为身份正名、为自己讨个说法,于是,当几十年后平反的消息终于传来,她平静的选择了自我了断。她悔吗?也许不,但定是怨的、恨的。再试想《无间道》里的陈永仁,假如他没有死,是不是有可能做回普通***呢?唯一了解他身份的上司死了,档案是假的,没有人会相信他,就算不堪恶名杀死刘建明和老大,也不可能被人当做英雄迎回来,死也不足惜,反而刘建明的墓会进住义士陵园,受人景仰哀悼。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更多>>